文博知识

  •  文博知识
 

《中国早期玉器》(Early Chinese Jade)是欧洲最早研究玉器的专著之一,1923年在英国出版。作者——巫娜·蒲博-轩尼诗(UNA POPE-HENNESSY,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认为“任何想着手写关于玉器著作的人,都会犯错误。在推动理论发展的同时,提出的意见很可能遭到质疑。但可以欣慰的是,每一次质疑和否定都是基于新获得的事实情况,对于知识的发展始终是贡献,这正是写作、出版此书的充分理据。”

“对于知识的发展始终是贡献”,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理由。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同时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如此体现知识的动态发展。

 根据中国780年的编年史书记载,和田地区当时发现了大量的玉。该年,皇家侍从从单匹骆驼获得的玉就有如下这些:

300块玉板,45个玉钩,1件车马饰,30件玉瓶,10件玉镯,3件玉琮,100磅原石玉料。但这些货物半道遭劫,没有抵达目的地。

公元969年,有一块重量不低于237磅的大玉要献给皇帝,条件是他得派人来取。2年后,和田王又献了一个礼物,“跳舞的大象”。

已知最大的一块成品玉是帖木儿的那块墓葬用深色绿玉板,安南国王的墓碑用玉也很大,另外一件当属大型的玉鱼碗(重134磅,11.5盎司),这件Oderic da Pordenone见过的作品,最后由乾隆帝从废墟中挽救回来。大英博物馆的玉龟(90磅)和拉斐尔先生收藏的玉水牛(56磅)也在排行榜中。

 

 

    最后一件排行作品,位于美国密尔沃基(Milwaukee),是一块巨大的软玉,高23.5英寸,重640磅,造型为山形。其色调为冷光,青色,透明质,略失透、有些许灰色绺纹。这件特别的作品值得多说几句,它很可能是最大体量的一件雕刻玉器。这件玉山子在京西的皇帝夏宫(圆明园)曾经占据重要位置,乾隆皇帝命令其安置在那里,从皇帝印章可以看出当时这件作品的受重视程度。他下令按照“兰亭序”的描述来创作玉雕,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羲之(321-379年)。这件著名的散文书法作品,纪念了4世纪的一次文人聚会,是年春日,在山溪之畔,文人们相聚,幻想自由,创作诗歌。其内容诉说了作者艺术家从山峦深谷的壮丽美景中获得的灵感素材。玉雕高峰耸立而表面光滑,植被不多,只几颗枞树和其他树木生长于岩石缝隙之中。林荫处有几个亭台楼阁,溪流清澈见底,玉器对景色的描绘周到细致,景色中的五位诗人正从大自然吸收诗歌灵感。诗人远处的小径上,有人在徘徊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