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健康建筑技术研究及与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5-25 浏览次数:

《健康建筑技术研究及与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
中国建筑新闻网 · 2017-05-24 09:45

1)建构健康建筑技术体系

国内外对健康建筑的研究起源很早,不同学者与机构之间有不同的关注点,中海地产首创以“健康空气、水、室内声光热环境、人文环境、健身和健康服务”六大要素构件健康建筑技术体系,既包含了量化的健康建筑设计标准论证,又包含各大要素的技术策略,并针对国内外健康建筑研究的可操作性,时间跨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内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的健康建筑技术体系。

全球存在的82000中化学物中,有超过28%的健康属性是不明的。所做出的指标限定只针对已正式的元素。

第七届国际寒冷气候HVAC大会认为各国制定的标准均未考虑人体的生产性,适当提升的室内通风水平,低于标准的空气污染物水平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与表现。

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很多项是低于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的。例如健康室内空气的设计标准。除表1中相关标准外,氡和环境性吸烟(ETS)也构成了健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氡浓度建议年均含量不大于100 bg/m3,每单位氡浓度(1bg/m3)将会产生3-6 x 10-5的致癌风险,举例说明,50 bg/m3的氡浓度年均含量将增加1.5-3 x 10-3. 的致癌风险。我国建议的氡浓度指标为世界健康组织建议值的两倍,最高产生千分之六到千分之十二的致癌风险。以空气中颗粒物对比,我国要求的最高标准为PM2.5 日均平均值150µg/m3,远低于WHO的准则值,且低于过渡时期的最低标准75µg/m3(超过此标准的短期暴露会增加5%的死亡风险;)

《中海宏洋健康建筑技术要点》的空气健康指标以现行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最高要求为准。


国内外健康标准

2)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的辩证统一

国内外的实地调研显示节能建筑比非节能建筑具备更高的舒适度,更少的健康威胁,使用者出现的病态建筑综合征数量更少。但绿色与健康的统一关系在国内外文献中并无相关研究。中海地产的《健康建筑技术研究及与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显示,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每产生1000KG的二氧化碳,均将附带产生1.18KG的健康威胁指标(以PM2.5计量),绿色与健康两项性能呈现出近似严格的正相关性。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深入分析也是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发展的要求。报告建立了绿色建筑六大设计策略与人体十项健康系统之间的网状联动关系,包括呼吸系统健康、消化系统健康、视觉系统健康、听觉系统健康、皮肤系统健康、肌肉骨骼系统健康、循环系统健康、神经系统健康、生殖系统健康与精神健康。

因而,报告中的健康建筑指绿色健康建筑。当然,的确存在高能耗的却能很好的保障室内品质的个别建筑类型,也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威胁的绿色建筑;但唯有两者的正向结合才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绿色建筑的深层次发展必须以健康性能作为目标与追求,健康建筑的发展也必须以绿色性能作为基础。

3)绿色健康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正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建筑产业化发的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全国已设立了产业化试点城市,产业化基地城区,多个住宅开发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为产业化基地,评定了多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但对产业化建筑的绿色性能和健康性能的研究相当匮乏。

中海地产的《健康建筑技术研究及与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将绿色、健康与预制装配式技术采用BIM进行结合。产业化的发展首要要求是提升标准化程度,而部件与材料的绿色健康性能是健康建筑的基础,因此课题组进行了标准化住宅平面体系、标准化住宅立面体系、标准化结构体系、标准化机电设备体系、标准化精装修体系、标准化景观环境体系、标准化部品部件体系等设计体系的研究。基于材料和构件的绿色性能与健康性能扩充BIM的绿色健康材料,健康部件。归纳成完善的BIM健康建筑产业化设计系统。

BIM设计系统于基于BIM的构件生产加工集成系统和施工管理系统以及BIM物业管理系统构成了对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的保障。

4)综合评价

《健康建筑技术研究及与住宅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从产业化建筑与健康建筑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入手,通过广泛的国内外文献与技术研究,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的综合健康建筑技术体系。并在国际上首创将健康建筑技术与预制装配式技术集成应用于工程实践,为广泛推广健康建筑与实现“健康中国”积累理论经验与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