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23版)

发布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也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教学过程的本依据。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制订本科各专业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理念,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基础知识牢,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全面发展

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政课程学分、学时和学期的要求,开足开齐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严格执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规定。扎实开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标准引领,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人才培养方案与国家标准对接。深入开展专业调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吸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融入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建设内涵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符合国家办学要求,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发展

(三)坚持学生中心,突出成果导向

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理念,以培养目标作为成果导向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科学定位培养目标,设计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实现的毕业要求;按照“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路线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丰富课程资源,尊重学生学习选择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贯彻教学大纲为主线,形成有效课程教学,实现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

(四)坚持协同育人,突出双创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地、校企、校所、校校合作。鼓励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确定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集聚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合编教材,把工程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打造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化课程体系,协同培养人才。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发挥“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证书,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五)坚持实践为重,突出能力培养

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行业发展新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基本技能、综合训练、职业能力、社会实践四维衔接和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体系设计内容综合载体创新,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鼓励开设基于真实应用场景的项目、案例、问题等实践导向课程及综合性、设计性新性实验(训)项目,促进学生依据实际问题进行知识建构、重组和应用。强化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与创能力。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由以下10内容构成1培养目标;2毕业要求;3学制学分与学时;(4毕业与学位授予;5主干学科;6专业核心课程;7主要实践教学环节;8)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9)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10课程设置计划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基础知识牢,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培养总目标。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要符合与体现学校总目标要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点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依据和贯彻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各专业教指委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明确与专业对应的服务面向和领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际需要。体现“素质、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要求。培养目标的表述应该明确、具体、可测。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用来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教学活动发挥产出导向作用。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参照专业认证等人才培养标准,瞄准学生毕业时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应具体可测,并通过毕业要求引导师生有针对性的教与学。毕业要求的具体描述,需要聚焦于培养学生具有的专业素养(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修养等)、专业水平(体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职业能力(体现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学制、学分与学时

1.学制:基本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能毕业的学生,按照结业处理。

2.学分与:原则上,经管文教法类专业毕业总学分在165学分左右,总学时在2200学时左右;理工类专业毕业总学分在170学分左右,总学时在2300学时左右《国标》对学分有明确要求的,须按相应标准确定学分。

3.学时学分计算:每门课程学分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理论课程原则上按照16个学时1个学分(除形势与政策、体育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其他实践类教学活动,原则上32学时计1学分;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周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教育实习2周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12周6学分。学分最小单位0.5学分。原则上,相近专业相同课程学分、学时应保持一致。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

满足本专业毕业标准(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和学校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明确本专业可授予的学位,如文学学士、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等。

(五)主干学科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确定1-2个与专业高度相关的一级学科为主干学科。

(六)专业核心课程

各专业确定8-10门核心课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须明确本专业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及入学教育、劳动教育实践、认知实习/教育见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素质拓展等。

1.军训及入学教育:2学分、2周,原则上安排在第1学期。

2.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分散在1-7学期进行

3.各类实习/见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等: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明确周数和开课学期。

4.毕业实习:各专业根据国家标准和本专业教学需要,确定实习周数。

5.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7学期完成选题及实验,第8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并完成答辩。

6.素质拓展:4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获得相应学分。

(八)各环节学时学分及比例

各类课程平台和模块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必修、选修课程学分、学时和对应比例,应列出一览表。

(九)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军训、入学教育以及考试周由学校统一安排;其余教学周由各专业自主安排,用于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及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合理设置课程考核性质和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1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学年学期

 

教学环节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9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16

理论教学

16

16

16

16

16

16

12


 

1

1

1

1

1

1

1


军训、入学教育

2








机动









专业实习

(教育见习)









……









……









……









毕业实习

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12

说明:各学期均应安排集中实践环节。其中,毕业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7-8学期同步开展,其它集中实践环节原则上安排在第1-7学期内进行。

(十)课程设置计划表

各专业应科学安排课程的开课学期,保证各类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相互有序衔接。通识教育平台中的课程开设学期由学校统一规划。在培养方案中,各专业应努力保证每学期学分数和学时数的均衡性。周学时安排原则上在20-26学时之间。

四、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

课程体系由平台+模块+课程的模式构成。主体框架为四平台八模块,如下图所示。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种类型。

1697076952923.jpg

 1  课程体系结构

各类课程平台学分、课程模块学分的设置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原则上,通识教育平台学分比例30%左右;专业教育平台学分比例50%左右;四个平台全部课程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理工类专业≥30%,人文社科类≥25%,特殊需要专业实践教学可加大到50%。如表2所示)各专业在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对各类课程平台和模块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必修、选修课程学分、学时和对应比例列出一览表。

  

2 课程体系结构表

模块

平台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文科类专业

(165学分左右)

理工科类专业

(170学分左右)

学分

比例

通识

平台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军训及入学教育、劳动教育实践、美育实践

47

30%

47

30%

专业教

育平台

专业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独立设置实验课、课内实验、上机、课程实训等

85

50%

85

50%

实践教

平台

/

各类实习/见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 等

20

15%

25

15%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素质拓展

9.5

5%

9.5

5%

所有平台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5%

30%

(二)各类课程设置与安排

1.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体育类、外国语言类、计算机基础类、心理健康类、军事理论、劳动教育等课程。如表3所示。

 

3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理论

实践

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承担单位

T1212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48


1

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T121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40

8

2

T1212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0

8

3

T1212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40

8

4

T1212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0

8

5

T121205

形势与政策

2

56



分散在1~7学期

T121602

劳动教育

0.5

16

16


3-4

各专业

学生处

教务处

二级学院

T1216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32

16

16

2

各专业

教育学院

T121701

军事理论

1

36

36


1

各专业

武装部

T121301

大学体育(一)

1

36

4

32

1

各专业

体育教学部

T121302

大学体育(二)

1

36

4

32

2

T121303

大学体育(三)

1

36

4

32

3

T121304

大学体育(四)

1

36

4

32

4

T120601

大学英语(一)

4

64

64


1

外语类

专业

外国语学院

T120602

大学英语(二)

4

64

64


2

T120603

大学英语(三)

3

48

48


3

T120604

大学英语(四)

3

48

48


4

T1202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2

16

16

2

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7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分散在1~7学期内完成,第7学期末修完全部内容后计入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②劳动教育课程(1学分)。劳动教育1学分,含劳动教育课程0.5学分,劳动教育实践0.5学分。学生处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5学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各专业对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必修课。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④军事课程(2学分)。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1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学分。学校武装部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⑤体育类课程(4学分)。体育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课内体育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共4学分,开展选项教学;课外体育贯穿大学四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通过国家规定的体育达标测试。体育教学部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⑥外国语言类课程(14学分)。外语教学需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突出应用性,扩大学生国际视野,满足学生外语应用需求。外国语学院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⑦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课程(2学分)。各专业要开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4个系列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不低于3个系列的课程,修读学分不低于8学分。其中,经管文教法艺类专业应至少选修2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理工类专业至少要选修2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各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说明本专业学生应跨学科选修的课程类别与学分要求。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可采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参见每学期的选课说明。如表4所示。

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或活动名称

最低学分

通识教育

选修课程

任选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与健康三类。学生毕业时选修课

学分分应不少于上述类别中的2类,不低于6学分。

6

限选课程: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包括美育课程1学分、美育实践1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2个学分。由公共艺术教学部具体安排与实施。

2

小计

8

2.专业教育平台

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专业认证和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模块,形成突出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专业教育平台。可在学生大一阶段学习中引入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开展专业见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爱好;可及早引入行业技术前沿内容,使学生对本行业(专业)的发展有清晰认识。有条件的专业可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工科类、经管类专业应开设不少于1门次的产教融合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要体现专业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其中工科类专业数学、物理等专业基础课需满足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要求,一般在1-4学期开设。学校统一规定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大学物理等相关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选择和确定,由课程归口学院提供学分、学时方案,供用课单位选择。如表5所示。

5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一览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建议

学期

考核方式

适用专业

承担单位

大学数学类课程

高等数学(上)

4

64

1

考试

理工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高等数学(下)

4

64

2

考试

线性代数

3

48

3

考查

理工科类、经管类专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

考查

微积分(一)

3

48

1

考试

经管专业

微积分(二)

3

48

2

考试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A

4

64

2

考试

工科类相关专业根据需要自选

航空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A

1

32

3

大学物理B

4

64

2

考试

大学物理实验B

1

32

3

大学物理

2

32

1

考试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2

48

2或3

考查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

3

64

2或3

考试

2)专业核心课程。要充分体现专业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及课程整合、知识融合、能力综合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覆盖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3)专业选修课程。各专业在保证学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下,供学生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资源总量要达到应选学分的150%。

3.实践教育平台

实践教育平台课程设置,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鼓励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如表6所示。

6 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表

课程代码

实践环节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

承担单位

SJ21801

军训及入学教育

1

2周

1

各专业


SJ21501

美育实践

1

分散

1-7

公共艺术教学部

T121602

劳动教育

0.5

分散

1-7

学生处

*

专业见习

(教育见习)




各二级学院

*

……




*

……




*

……




*

毕业实习

(或教育实习)



7-8

*

毕业论文(设计)

6

12周

分散在第7-8学期,第8学期集6

合计






4.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1)创新创业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新创业选修课等,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具体安排与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共32学时、2学分,分两个阶段开展教学,第一阶段16学时,第二阶段16学时。

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构建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库,每生至少从中选修2学分。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如表7所示。

7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课程安排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理论

实践

开设学期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承担单位

C12140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16

16


1

必修

各专业

创新创业

学院

C121403

就业指导

1

16

16


6

C121402

创业基础

1.5

32

16

16

6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

2

32

32


3~7

选修

合计

5.5

96

80

16





2)素质拓展(4学分)。素质拓展是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实践获得学分的课程模块。学生可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获得相应学分。根据《安阳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意见》中所列的学生创新活动和素能拓展活动规定进行学分认定。至少完成4学分方能达到毕业要求。

 

 

五、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要求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结合《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暂行办法》和学生职业考试需求,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生技能训练和考核等要求参照相关文件和学校规定执行。教师教育类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其中必修课≥10学分);教育实践不少于18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安排如表8所示。

(一)课程学分要求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必修课≥10学分,总学分≥14学分;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0%。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必修课≥44学分,总学分≥64学分;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0%。

(二)教育实践要求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环节。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18周。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

(三)教师技能训练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特别强调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的措施和效果。各二级学院要严格按照要求落实教师书写技能、语言技能等专业技能训练,常抓不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养。

8  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安排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建议

学期

承担单位

J120501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2

32

2

学院

J121201

心理学

2

32

3

教育学院

J121202

教育学

2

32

4

J121204

教师职业道德

与政策法规

2

32

5

文法学院

/

XX课程与教学论

2

32

5

二级学院

J121203

现代教育技术

2

32

6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

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可根据认证要求调整课程。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顺利实施。二级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教学副院长(院长助理)任副组长、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修订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深入调研,全面统筹

各二级学院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对相关企业(行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同类院校进行广泛调研,吸纳企业(行业)专家代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集思广益,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各方面建议与意见,统筹安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晰学生毕业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推进。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规格具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安排和有序衔接做好工作,提高课程学习成果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吻合度。鼓励各专业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开设校企合作课程,设立产教融合试点等。

(三)认真审定,严格执行

各二级学院要认真组织好各种调研、论证工作。提交学校审批的培养方案须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领导小组的审议,并有培养方案执笔人、审核人(院长)签字。审定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各门课程、环节的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等一经审批,均不能擅自调整,不得自行变更开课单位。对需要其它二级学院承担的课程,应主动与其共同研究商定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要保持相对稳定,根据需要每年可作微调。

(四)依据方案,修订大纲

各二级学院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须同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合理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应体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

大纲应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要增加过程性考核,突出多元化评价,落实课程育人功能。核心课程原则上设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原则上设为考查课程。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合理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研讨性学习的训练,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和自我锻炼成长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安阳学院  

                     2023年419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