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一曲清水绕群山 红色精神永相传 ——我校举办第29期红旗渠大讲堂

时间:2023-10-07浏览: 设置

一曲清水绕群山 红色精神永相传

——我校举办第29期红旗渠大讲堂

为深入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发挥我校红色教育资源优势,2023年10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图书馆T314举办第29期红旗渠大讲堂,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聂好春教授做了题为《吴祖太光辉的一生》的专题报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image.png 

会议伊始,聂好春教授带领大家播放并观看了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的视频,习近平总书记说道:“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接下来一同观看了电视剧《红旗渠》第24集中吴祖太牺牲的片段。提起红旗渠,我们不能忘记红旗渠的山碑上镌刻着的81位英烈的名字,他们为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的修建献出了宝贵生命,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吴祖太,一位生命定格在27岁的红旗渠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为红旗渠献身的81位烈士中唯一的外乡人。他把红旗渠当做自己的事业,他的生命像太行山上的石头一样,砌在了红旗渠上。60多年来,吴祖太勇于牺牲的精神和红旗渠一起栉风沐雨、长相厮守,他的名字铭刻在了林县人民心中。

image.png 

聂好春教授从吴祖太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爱情故事以及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等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吴祖太,1933年出生于原阳县白庙村。幼时家乡闹灾荒,7岁就被迫随父母到郑州要饭,靠卖水维持生活。解放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于1958年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为了加快红旗渠的建设,他曾三次推迟婚期。吴祖太作为红旗渠的总设计者,1959年10月,年轻的吴祖太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勘测、设计任务的大梁。为尽快绘制出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精准勘测,夙兴夜寐、潜心设计,短时间内就制定出了《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在红旗渠的建造过程中他一人身兼数职,工作十分忙碌,既要勘测工程实际进展,绘制工程设计图纸,又要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听民工反映王家庄隧洞洞顶掉土严重,正在吃晚饭的他放下碗筷,到隧洞内检查,突然土石坍塌下来,吴祖太不幸被埋在洞内,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image.png

讲座结束后,我院全体教师一同参观了图书馆二楼的红旗渠精神育人成果展厅,学生处处长赵吉为我们进行讲解。进入展厅的那一刻,我们仿佛是穿越到了那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纷纷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在赵吉处长的讲解下,我们走走停停,追溯历史,一同回顾了当年的修渠历程。展厅共分为三个篇章——走进红旗渠 重温红色经典;学习红旗渠精神一直在路上;传承红旗渠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一件件真实的修渠工具、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红旗渠儿女们坚韧的精神面貌,再现了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震撼场面。

image.png 

参观结束后,我院教师对“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大为震撼,感触颇深。青年教师牛亚欣说道:“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展馆丰富的表现形式,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一段艰辛的岁月。通过学习吴祖太的事迹,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革命烈士用他们鲜血换来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他们那种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image.png

image.png

1500公里的红旗渠,作为定格在太行山上的“蓝腰带”,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见证着林县人民安居乐业的梦想,也昭示着太行人欣欣向荣的未来。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重温了吴祖太的故事,一作纪念,二为传承他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更好地将吴祖太的事迹和红旗渠故事融入思政课堂,讲好红旗渠故事,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文/李静雯 图/李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