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3-10-14浏览: 设置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考察红旗渠时一再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弘扬和传播红旗渠精神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把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成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着力点,通过课堂讲授深化学生对红旗渠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的领悟,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育人效果,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根据我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治》六门思政课程进行研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imag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张娟娟老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创新方式方法,在给学生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等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讲述红旗渠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修渠过程中林州人民虽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简陋的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体现出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红旗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农民智慧的结晶。

image.png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石梦娟老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内容体系丰富,博大精深,无论政治制度、人民实践、团结奋斗、党的领导、生态建设、民生发展等多方面、多角度都可以融入;而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可以从党的领导、集体经济、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等多个层面深入宣传。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可以介绍当年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讲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时,可以大力宣传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讲述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任羊成、郭秋英等人物事迹。

image.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赵慧冉老师认为,在讲述第一章第三节“党和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第八章第二节“生态文明的建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年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我们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林县旱情严重,水资源短缺成为严重制约林县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种紧张、急迫的现实条件下,党带领人民向自然发起改造,十万林县人民英勇奋战共同铸就了伟大、壮观的红旗渠。红旗渠修建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的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不忘的初心和坚定的使命。

image.png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鲁冬杰老师说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就是林县当地生态理念的生动写照。“百年抗旱史,一渠换新天”,红旗渠工程的成功修建,彻底解决了林县因百年干旱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林县人民生存需求得到了保障,并且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了林县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红旗渠工程的建成,圆了林县人民数百年的盼水梦。红旗渠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工程的建成不仅给林县人民送来了一渠水和满袋粮,更打开了林县人民通往小康的大门。在我们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可以充分向学生讲述红旗渠故事,带领学生走进我校红旗渠精神育人成果展厅,更直观的感受红旗渠的修建过程,领悟红旗渠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谭银婕老师认为,在讲述教材的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中,在面对重重困难、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重新安排林县山河,改变林县世代缺水、贫穷落后的面貌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用十年时间,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一代中国农民改天换地的传奇。

image.png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毛丽超老师说道,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红旗渠精神是党史、新中国史的活教材。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能够指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方向,又能够为理想信念的实现提供路径遵循,是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红旗渠之所以能够成功修建就在于当时新中国成立的时代背景、在于以杨贵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履、在于林县人民对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守。由此,将红旗渠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相融,能够保证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方向,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

image.png

总之,红旗渠精神流淌着理想之光和青春之志,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踔厉奋发,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此次集体备课,大家踊跃发言,通过交流和分享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强大。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强调,全体教师要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契机,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讲好红旗渠故事,发扬红旗渠精神,在课堂上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文/李静雯 图/李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