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图书馆大楼二楼204室
办公室电话:0372-5998178
邮箱:ayxylib@sina.com

三国两晋直到唐宋时期的安阳(公元220-1279年)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曹操死后,其子魏文帝曹丕迁都洛阳,称邺为北都。曹魏黄初(公元220-226年)年间,曹丕曾改封其弟曹彪为白马王,建白马国。白马城在今滑县旧城东15公里处一带。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于晋,魏亡。但魏元帝仍可居住在邺城的宫室中,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上书不称臣。可见西晋时邺城地位仍然很高。

西晋时,左思曾游历邺城,后来写有《魏都赋》,是其著名的《三都赋》之一《赋》,他在《赋》中以壮美的诗句描写了曹魏邺都及其周围的壮丽山川。《三都赋》写成后,人们争相传抄,一时纸张奇缺,形成“洛阳纸贵”的结果。“洛阳纸贵”的成语和《魏都赋》流传千古而益盛。

西晋而后,出现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南方是汉族地主建立的东晋,北方则是政权更迭的所谓“五胡十六国”时期。其实这时北方的政权并非都是胡人所建,政权也不止十六国。下面将涉及安阳的情况作一简述。

后赵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死,石弘继位;石勒养子石虎拥兵自重,于建武元年(335年)攻杀了石弘,夺取了后赵的君位,次年(336年)把都城从襄国(今河北邢台)迁到邺地,仍称后赵。据《资治通鉴》卷九五记载,石虎迁都于邺后,“作东西宫”,“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纵六十五步,广七十五步,甃以文石”,“又作九殿于显阳殿后”,并将洛阳魏明帝所铸造的各种钟鼎、翁仲、铜驼等迁到邺都。可见石虎时邺都的兴盛繁华。

后赵石虎死后,石遵、石鉴先后继位。石鉴被冉闵杀死,后赵灭亡。

冉闵是内黄籍汉人,字永曾。其父冉良12岁时被后赵国主石勒所获,改名石瞻,以战功升为将军。冉闵幼时就很受石虎喜爱,被石虎收为养孙。后来,冉闵也很会打仗,被拜为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

冉闵杀死石鉴后,于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称帝,国号大魏,仍以邺为国都,史称冉魏。

冉魏不注意修和各种矛盾,大肆屠戮胡人,因而加深了民族矛盾。前燕元玺元年(公元352年),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攻杀了冉闵,而后将前燕国都从蓟(今北京附近)迁到邺地。

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大将尔朱荣死,其部将高欢消灭了尔朱荣的势力,立孝武帝,后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逼走孝武帝,另立孝静帝,自己掌握朝政,并从洛阳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温子升在永熙元年(公元532年)为高欢写的《韩陵碑文》受到了南朝著名文人徐陵的极力称赞,成为流传千古之名作。《韩陵碑文》就竖在安阳市北关区韩陵乡的韩陵山上。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改年号天保(公元550年),仍以邺为都城。

这一历史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都在安阳建都,加上此前在安阳建都的殷商和曹魏,共七朝,这就是安阳被称为七朝古都的内容和根据。在我国古都的榜列中,与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郑州齐名。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安阳(公元581-960年)

1、隋朝时的安阳(公元581-618年)

北魏时置相州,治所在安阳;隋炀帝时废相州,设魏郡,治所仍在安阳。

隋朝末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迫使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滑县的瓦岗起义军就是其中之一。

瓦岗军初起时的领袖是翟让。

翟让是东郡韦城(今滑县东北一带)人,为司法小吏,因事下狱被论死,逃出后,便到瓦岗组织起义。相继加入起义队伍的,有徐茂公、秦叔宝、罗士信、单雄信、王伯当、程咬金等人,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又有滑县农民李文相等义军相呼应,起义军声势浩大,对隋朝的统治形成了极大威胁。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贵族出身的李密投靠了瓦岗军。次年(公元617年),李密窃据了起义军的领导权,不久就杀害了翟让等人,徐茂公也几被杀害,于是起义军内部开始分裂。十四年(公元618年),隋臣太原留守李渊发动兵变,李密便带部卒投靠李渊。李密嫌封给自己的官小无权,就逃离李渊出走,中道被截杀,起义军最终失败。

除瓦岗军外,隋末在内黄一带还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在活动。

2、唐朝时期的安阳(公元618-907年)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置相州都督府,辖相、卫、黎、魏等七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相州改称邺郡;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将安庆绪攻占安阳,改称安成府;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称相州。此后终唐之世,都叫相州。

唐朝时,安阳出了一些名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个是戴胄,他是安阳人。戴胄做过大理少卿,尚书左丞,尚书仆射,吏部尚书等职。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又敢言直谏,所以他在朝野的声望很高。他死后,魏征、房玄龄等重臣每每提到他时,往往都会掉泪,以国家失去栋梁之材、自己失去至交而惋惜。

一个是卢怀慎,滑州人,官吏部尚书,同紫微门下平章事。他虽身为高官,却两袖清风,过着平民的生活;同时,他还直言敢谏,举贤任能。因此,深受后人的称颂。

其他还有杜正伦,张蕴古,邓世隆等人,他们都是安阳籍的名臣。另有外籍而在安阳做官的梁彦光,薛松,许圉师,薛平等人,也都为安阳做了许多好事,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唐朝时安阳还出了一个著名诗人叫沈佺期(公元656-719年),内黄县沈村人,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进士,历任协律郎、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等官。他在近体诗的写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

3、五代时期的安阳(公元907-960年)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相州又别称相台(因相州境内有铜雀台,故名)。属河北道,先属后梁,后属后晋。这里战乱频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宋金辽时期的安阳(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乾德(公元963-968年)年间,韩重斌治理相州,修建了相州衙门,规模宏大,衙址大体在现在的高阁寺一带。至和(公元1054-1056年)年间,韩琦治理相州,又在州衙内修建了亭堂园池,使衙署更为壮观。韩琦还在相州修建了昼锦堂,址在今安阳师院附中北边。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宋钦宗命康王赵构率军抗金,走到磁州,吏民劝赵构不要冒险轻进,赵构便回军相州,在相州设大元帅府抗金。赵构就是南渡后的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安阳被金兵攻占。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升相州彰德军为彰德府。

这一时期与安阳有关的历史名人有:

韩琦(公元1008-1075年),安阳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二十岁时中进士。先后任淄州通判、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于六年(公元1061年)转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他先后辅佐仁宗、英宗和神宗,故称三朝宰相。被封为仪国公、魏国公。

欧阳修曾两次在滑州作官,有政声。他在滑州建有画舫斋,斋后建有一楼。欧阳修曾于秋夜在此楼读书,故名楼为秋声楼。明朝万历年间于此建有秋声书院,后名欧阳书院。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今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成年后,在相州赵构的大元帅府参加了抗金队伍。北宋灭亡后,岳飞随赵构南渡。岳飞率领的抗金队伍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收复了许多失地,金兵哀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岳飞抗金的声望日益高涨,这引起了主和派秦桧的记恨和谗毁,终被冤杀。孝宗(公元1163-1189年)时岳飞冤案得以昭雪,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谥号武穆;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追封鄂王。

图(1-1)汤阴岳飞庙

岳飞传世的名言是:“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平矣!”

姚兴,也是安阳籍的抗金名将,战死后谥号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