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不会忘记你!踏访红旗渠,追寻吴祖太
俯瞰红旗渠青年洞。康健 摄
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前夕,几位特殊的访客从新乡、从原阳出发直奔安阳林州市和山西省平顺县,沿着红旗渠溯源而上,只为追寻“人造天河”红旗渠工程首张蓝图设计者、红旗渠建设中的第一个革命烈士、红旗渠81位牺牲者中唯一的“外乡人”吴祖太。
这次寻访活动由吴祖太的家乡人发起成立的“吴祖太研究筹委会”组织。怀着对英烈吴祖太深切的怀念,沿着英烈当年留下的辉煌足迹,走访、拍摄、见证、记录……
吴祖太出生于新乡原阳县白庙村。他勘测设计了红旗渠,绘制了“引漳入林”首张蓝图。1960年年初,林县县委、县政府凭这张图向全县发出动员令,创下一个“一图引领十万军,千秋万代红旗渠”的千古绝唱。吴祖太在太行山悬崖峭壁悬绳精准测点定线,步步危艰,为了民工人身安全和修渠顺利进展。1960年3月28日晚,吴祖太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进洞查险,不幸遭遇塌方殉职。红旗渠总干渠通水后,1966年1月1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红旗渠纪念馆的山碑上81位献身者名录中,吴祖太的名字被镌刻在第一位。
在红旗渠献身人员纪念墙前,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向游客深情讲述吴祖太的事迹。
吴祖太生前死后曾受到林县老百姓两次磕头跪拜。红旗渠总指挥部第三任办公室主任靳法栋深情地说:“人造天河是吴祖太拿命修的”。2018年,林县老书记杨贵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吴祖太:“他走得太早了,太可惜了……”
吴祖太研究筹委会负责人徐永立深有感触地说:“通过两天实地走访,追魂筑梦中魂萦梦绕,再一次心灵受到触动,仿佛英雄就在眼前。”
一路上,大家都沉浸在感动、激动、冲击、震撼之中。一山一河一水,一渠一洞一坝,一景一物一人,仿佛都闪现着吴祖太当年的影子。
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村的红旗渠引水处。
70.6公里的红旗渠总干渠,发源于山西平顺的浊漳河,渠首源的奔涌流水,侯壁断的静谧景色,王家庄的九龙十八弯,穿越青年洞,流过白家庄空心坝,连接南谷洞水库,过盘阳,以14.7米的高差、8000:1的坡降比,自流到林州境内再一分为三。至此,分水苑的湍急来水,欢唱着流向林州大地,润了林州,绿了林州,富了林州,美了林州,福了林州。红旗渠也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成为一面旗帜,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人造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水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A景区,俨然一道红色文旅风景线,每天吸引着大批党政、青少年研学团体前来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吴祖太牺牲处——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王家庄村的红旗渠双龙洞口,矗立着吴祖太的半身雕像。
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讲师、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张买江,每次提起吴祖太都充满感激之情:“一个外乡人、一个科班生,来到林县设计了一条人造天河,并在施工第一线查险隧道内壮烈牺牲。吃水不忘挖渠人,没有吴祖太就没有今天的红旗渠,忘了谁都不能忘了吴祖太!”
“家乡人来看您了!”在吴祖太牺牲的地方——山西王家庄红旗渠双龙洞口,英烈雕像前,敬献了花圈,大家庄严肃穆、恭恭敬敬向英雄吴祖太行了鞠躬礼,久久不愿离去……(记者 代娟)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