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11-29 02:41  当前浏览量为:   【字体:


  

第一篇 科学把握形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面临形势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面对的挑战

   第三节 阶段性特征

第二篇 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五章 发展理念

第三篇 聚力创新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第六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第二节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市

   第三节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

第四节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第五节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

第七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第二节 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

第三节 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第四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五节 积极推进质量强市

第八章 培育发展新供给新需求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创新

第二节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

第九章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培育生产要素市场

   第二节 完善提升商品市场

   第三节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第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第一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二节 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四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节 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第六节 深化农村改革

第四篇 推动协调发展,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第十一章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节 推进都市区组团式发展

   第三节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四节 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第五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第十二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建设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节 建设现代能源支撑系统

   第三节 建设和谐水利支持系统

   第四节 建设高效信息网络系统

第十三章 提升城市软实力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四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第十四章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第五篇 注重绿色发展,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第十五章 强化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第一节 加强节能减排

   第二节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第十六章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第一节 实施蓝天工程

   第二节 实施碧水工程

   第三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四节 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

   第五节 实施环境风险防控工程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第一节 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第二节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第三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六篇 深化开放发展,抢抓重大战略机遇

第十八章 着力提升开放水平

第十九章 全面融入国家战略

第二十章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第七篇 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十一章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第二十二章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第六节 全面科学统筹人口发展

第二十三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一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平安安阳建设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节 推进法治安阳建设

第八篇 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十四章 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第一节 完善党委领导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广泛动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

第二十五章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一节 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节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

第二十六章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 加强与各规划、计划衔接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

   第三节 组织开展规划评估与修订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221日安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通过)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对于安阳立足新的形势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着力建设富强安阳、创新安阳、文明安阳、平安安阳、美丽安阳,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五年规划,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本规划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安阳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安阳市委印发〈关于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安发〔2015〕1号)和《中共安阳市委印发〈中共安阳市委关于制定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通知》(安发〔2016〕1号)。

第一篇 科学把握形势,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基本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5年,生产总值完成1672亿元,五年年均增速8.7%。人均生产总值完成4.2万元,年均增速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7.8亿元,年均增速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年均增速1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2亿元,年均增速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4亿元,年均增速14.2%。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粮食产量由40.6亿斤增加到45.48亿斤,实现“十三连增”。10亿元农业产业集群达到15个,年均递增26.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粮油加工转化率达到80%

结构调整显著加快。2015年,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8.352.239.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五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92.5亿元,年均增速15%。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9.1%,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19.6%,初步形成了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煤化工、陶瓷、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农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2.4%,主要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0.5%,五年分别增加14个和7个百分点。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4%。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养老服务、金融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方兴未艾,为“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后续动力。

城乡面貌全面改观。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五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京港澳高速文峰立交桥等“六桥一互通”工程全部竣工,林长高速、京广高铁、晋豫鲁铁路安阳段建成通车,“两纵一横”铁路枢纽基本形成,安阳机场、西北绕城高速、林州—汝州高速安阳段等项目积极推进。至201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0公里,干线公路711公里,农村公路7376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初步建成400个达标村、200个示范村。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施重工业污染减排防治工程,强力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主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超额完成省定下降17%的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城市绿地总面积271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39.3%。成功创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市创建名单。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深化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攻坚改革基本完成,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积极推进。积极扩大开放,与中建材、国药集团、国旅集团、保利集团等央企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万达广场、国旅安阳城、保利影视文化广场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中心性项目落户我市。2015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到520.7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完成4.64亿美元,是2010年的3.1倍。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突出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连续五年实施十项民生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67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74.3%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834元和12844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1.4%14.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1.44.3个百分点。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43.8万人。累计解决163.4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35个贫困村整体推进扶贫,实现22.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85897套。教育、文化、卫生和计划生育、养老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工作,下大力气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第二章  面临形势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既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独特优势,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和审视我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培育发展新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主流,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着新的增长空间和机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综合比较优势仍然显著,四化同步发展孕育着巨大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发新的发展动力,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从全省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效应逐步凸显,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日益完善,载体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有利于以产业集群和配套优势应对区域竞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从我市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开放载体更加完备,各种发展动能持续累积,有利于我们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国家战略,构筑新的区域竞争优势。

第二节  面对的挑战

面向未来,要清醒认识到,作为比较典型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冶金建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支撑作用逐步减弱,高端装备制造、高成长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总量偏小、占比较低,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拉作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创新能力不足。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知名品牌缺乏,在发展动力转换中培育新的增长点任务艰巨,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支柱产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高,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局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严重超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结构不优、配置不均衡,离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贫困人口存量依然较多,贫攻坚任务艰巨。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进取精神、能力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素质能力任务紧迫。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解难题、砥砺前行。

第三节  阶段性特征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凸显三个阶段性特征。

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期。“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我市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正在减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努力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上取得新成效。我市处于京津冀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繁重,要坚持以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倒逼产业转型,持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资源集约节约管理和环境整治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安阳。我市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较多,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提速期。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既是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加快现代化建设路径的科学谋划。推进四化同步,工业化是根本动力,信息化是加速引擎,城镇化是现实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支撑,四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互动互促。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加速四化同步发展、构建转型升级新路径形成了强力支撑。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大而不强、农业结构不优、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的问题突出。“十三五”时期,我市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要以信息化引领四化同步提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开放合作深化提升期。“十三五”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区等跨区域重大战略。河南省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战略引擎,放大战略效应,有利于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推进周边梯度开发、联动升级、均衡发展。我市作为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域和重要节点城市,是河南对接京津冀、联系环渤海区域的重要门户,既具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我市要发挥自身交通区位、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等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扩大发力点,借势融入,乘势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积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又要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诸多变化,尊重发展规律,妥善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难题,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全力加快转型升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篇  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建设富强安阳、创新安阳、文明安阳、平安安阳、美丽安阳新局面。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始终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市。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坚持扩大开放。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丰富内涵,完善布局,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把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等国家战略机遇,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壮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改革开放明显推进,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明显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明显发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上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增加。

具体目标包括: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总量突破2400亿元,综合实力力争重回全省第一方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化解过剩产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拉动作用增强。

——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体系更趋合理,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45%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现行国家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着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计划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大气和水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基本确立,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安阳基本展现。

安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15

2020预测

年均增速(%)

属性

类别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1672

2450

8左右

预期性

国家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58500

79000

--

预期性

国家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

--

13

预期性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00.3

140

7左右

预期性

5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9.7

13.9

7.5

预期性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9.5

42

--

预期性

国家

7

城镇

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2

60

--

预期性

国家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8.3

45

--

约束性

国家

二、创新驱动

8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1.2

2.5

--

预期性

国家

9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

1.5

--

预期性

国家

10

科技进步贡献率(%

54

60

--

预期性

国家

11

互联网普及率(%

71.4

89.5

--

预期性

国家

三、民生福祉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9

2.8

8左右

预期性

国家

1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5

10.5

--

约束性

国家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3.8]

[30]

--

预期性

国家

15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2.9

[11.4]

--

约束性

国家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5.

90

--

预期性

国家

17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14066

[50000]

--

约束性

国家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75.6

76.5

0.9

预期性

国家

四、生态文明

19

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万亩)

--

[11]

--

约束性

国家

20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36]

[20]

--

约束性

国家

21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5.54

8

--

约束性

国家

22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8]

完成省

目标

--

约束性

国家

23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约束性

国家

24

森林

增长

森林覆盖率(%

23.5

26

--

约束性

国家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680

720

--

约束性

国家

25

空气

质量

PM2.5浓度下降(%

6.2

完成

省下

达目

--

约束性

国家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45.8

--

约束性

国家

26

地表

水质

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25

--

约束性

国家

Ⅴ类水体比例(%

25

--

约束性

国家

27

主要

污染物

排放

减少

化学需氧量(%

[8.66]

--

约束性

国家

二氧化碳(%

[13.43]

--

约束性

国家

氨氮(%

[10.9]

--

约束性

国家

氨氮化物(%

[13.7]

--

约束性

国家

1.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按2015年可比价。2.2015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3. ]内数据为五年规划期累计。4.*的数为2014年数。5.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预测数据按2015年价格测算。

  第五章  发展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中央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把全市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突出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突出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平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蓝天、碧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山区、平原和城市三大林业生态区建设水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安阳。

突出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开放是安阳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我省三大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建设铁路口岸、无水港、综合保税中心为突破口,拓宽开放领域,构筑开放平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突出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  聚力创新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第六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高成长服务业大市、现代农业示范市的目标,以加快新旧产业转换为中心任务,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服务业,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第一节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等重大决策部署,以提升科技创新为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高成长性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到2020年,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形成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基地,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

一、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基地

千亿级精品钢产业基地。重点依托安钢集团、安阳县产业集聚区和殷都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的风力发电用钢、管线钢、桥梁用钢、高强度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钢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构建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稳固的共赢模式;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战略重组,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千亿级精品钢产业基地。

专栏 精品钢产业相关项目

安钢冷轧连退镀锌项目,永通精密铸造工业园项目,凤宝管业年产20万吨无缝钢管、炼铁炼钢技改升级、年产5万吨冷拔气瓶无缝钢管、特种管材特种钢生产线项目,安阳洹晟钢构公司年产20万吨轻重钢结构及2万吨彩板生产线项目,钢铁实业特种钢生产项目,殷都区北蒙钢铁仓储配送及精深加工片区项目。

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依托林州市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基础零部件精密制造、数控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设备、汽车制造和零部件、航空器材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器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构建集精密铸造、机械加工、基础零部件、成套装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推进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转型,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专栏 装备制造业相关项目

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中海清华智能产业园项目,鑫盛机床ADGM系列高速精密数控车床产业化项目,安阳高新区航空零部件基地,宏源车轮年生产30万套非道路用工程机械无内胎车轮总成项目,远大科技园项目,振晨重工千米钻机项目,全丰农用无人机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金坤机床二期,豫科隆盛新型环保节能空冷设备制造工业园项目,示范区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林州重机年产850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年产100辆油田特种作业车项目,昀达机械年产20万套变速箱续建项目,西奥电梯年产1500台电梯项目,顺丰公司年产5万辆电动汽车续建项目,得力公司年产6万辆新能源专用汽车及冷链物流车项目,鼎鑫镁业年产3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北方铁路公路器材年产5万吨车用型钢项目,汤阴华芝蕴公司年产3万吨电梯钢绳项目,斯普机械公司2.5KW多用途海洋能发电机项目,方快锅炉公司清洁燃烧锅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二期项目,利浦筒仓处理有机废弃物环保设备制造安装二期项目,睿恒数控公司精密数控机床二期项目,安阳锻压设备总成项目,科海公司农机扩建、粮油机械加工设备基地项目,兆通型钢年产20万吨高强钢仓储货架制造喷涂、汽车轻量化罐车挂车生产项目,文峰科技实业年产100万只超薄欧Ⅳ钢质薄壁镀铬气缸套项目,绿叶电动汽车项目,飞凰电动汽车项目。

二、壮大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百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安阳县煤化工产业园和安化集团,建设安阳市精细化工产业园,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拓展产业链条,重点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能源化工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专栏 煤化工产业相关项目

利源干熄焦、精细化工、纯氧(富氧)造煤气置换焦炉煤气、利用沥青生产超级电容器、焦化废水深度膜处理、脱硫脱硝项目,顺成6万吨/年重苯加氢、50万吨改性碳沥青、中煤煤泥拔头气化、干熄焦项目,宝舜科技20万吨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和炭材料项目,宇天化工20万t/a环己烷工程、10万t/a焦化对二甲苯工程、30万t/a煤焦油加氢精制加工、3×30000m3焦炉煤气制取LNG项目,天和化工6万吨/a重苯加氢项目,安化集团聚氨酯、1,4—环己烷二甲醇、减水剂用聚醚、聚碳酸酯、高炉瓦斯提锌等项目。

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中联水泥集团,整合提升全市水泥行业上游石灰石开采及骨料生产企业、中游熟料生产线和骨干水泥生产企业、下游预拌混凝土搅拌企业,推广高效节能生产工艺,实现水泥建材行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水泥建材领军企业;依托林丰铝电、海皇铝业等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产业;依托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做强高档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艺陶瓷三大板块,构筑多品种、高端化、系列化陶瓷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千万吨级新型熟料基地和“中原瓷都”。

专栏 建材产业相关项目

金元机械设备建材制造生产线项目,贝利泰艺术陶瓷项目,潮州卫浴项目,黄源艺术黑陶项目,新顺成陶瓷高档陶瓷微晶(水晶)墙地砖生产项目,日日顺墙地砖陶瓷项目,新南亚陶瓷续建项目,朗格陶瓷内墙砖生产项目,福惠陶瓷续建项目,东成陶瓷续建项目,新明珠陶瓷续建项目,嘉德陶瓷续建项目,丰源公司釉料建设项目,极亮装饰玻璃马赛克、玻璃卫浴、陶瓷建筑材料生产项目,新利莱陶瓷项目,新时代陶瓷项目,海皇铝业年产10万吨铝型材项目,林州年产30万吨铝合金幕墙门窗系统项目,林州年产66万吨新型环保节能内外墙漆(涂料)项目。

百亿级食品和医药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食品企业入驻,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集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型化学制药、特色中药、营养保健品和医疗康复器械,推动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和医药研发生产基地。

专栏 食品加工相关项目

成都川辣妹(汤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豆制品、肉制品等休闲食品项目,可旺公司年产豆制品2万吨、饮用水250万桶、豆浆及保健饮料1500吨项目,汤阴京南食品年产2万吨肉品熟食及香精生产项目,汤阴县四川濠吉集团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安阳博大面业年产17万吨挂面和30万吨瓶装水项目,莱菲特食品年产3600吨绿色豆制品项目,京膳堂高端功能性饮料项目,宇豪生物年产5万吨各类食用菌及深加工项目,今麦郎饮品项目,玖玖爱年产10万吨非油炸六粮方便面项目,嘉士利饼干加工项目,南方黑芝麻华北生产基地项目,内黄县安良粮油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乐比乐二期扩建项目,二安腐竹园区扩建项目。

专栏 医药及医疗设备产业相关项目

中农颖泰生物消毒液和生物兽药项目,济仁药业中药制剂项目,林州年产350吨医用纯浸膏项目,翔宇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项目,中帅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利康生物17a—羟基黄体酮系列产品项目,正丰年产1万吨兽药项目,无咎集团(汤阴)医药大健康项目,源首生物药业生物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新医药品种和医药物流项目,正弘药用辅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精致蔗糖项目,海南制药原料药项目,高新区神方康复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利华制药甾体激素基地项目。

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重点依托中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彰北针织服装产业园和柏庄纺织产业园,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整合重组染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安阳县柏庄印染产业园和汤阴宜沟印染产业园,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完善纺织产业链条,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建成对接周边、辐射全国的重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专栏 纺织服装相关项目

欧蓓莎纺织服装城项目,天茂公司年加工5000万件(套)内衣、服装项目,运动服装、童装服装、品牌服装、鞋帽箱包产业园项目,中原纺织科技园项目,安阳市印染基地项目,华豫纺织服装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安阳华海针织纺织产业园项目,安阳市纺织工业协会纺织服装工业园项目。

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和林州市等产业平台,重点发展电子基础材料、电子元器件、高端电子玻璃、新型显示器件、光存储系列、动力电池等产业,积极引进移动智能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承接家电、电子产品等产业蜂窝式转移,培育特色产业小镇,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专栏 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项目

安彩高科高铝高碱超薄玻璃生产线和超薄玻璃深加工项目,金钟新型动力电源生产及配套项目,成翔新能源储能电池项目,美星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林州太行新型大容量启动蓄电池项目,示范区特色产业小镇项目,红旗渠电子电器产业园项目,林州年产300万部手机项目,宏创科技陶瓷封装技术高光效LED灯、年产1000万安时太阳能锂离子电池项目,神州巨电动力锂电池项目,林州年热处理5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续建项目,安鹤电器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园项目。

百亿级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做强做优做专铅、铝、铜三大有色板块,推动铝锭向铝板带泊、铝杆和型材延伸;推动电解铅向铅板延伸,实现电解铅和蓄电池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铜板带向电子元器件和家电产业延伸;整合提升铁合金企业发展水平,积极适应钢铁需求变化,努力拉长产业链条,以提升品位、丰富品种、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为重点,着力提升集约化、循环化、清洁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

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光伏生产企业战略重组,优化产能结构,增强重点企业竞争力;支持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应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进以生物天然气制取技术和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应用产业发展,建设生物质能应用基地;以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通用设备有限公司、安阳龙腾特钢制造有限公司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主要载体,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专栏 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

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三期项目,方圆科技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昊诚公司光伏组件项目,林州英利集团光伏组件项目,中国联合装备集团安阳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南通用设备有限公司风电基础塔筒制造项目,天缘电热公司风翼项目,中丹生物公司生物天然气制取项目。

新材料。以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链,加快林州光远电子玻璃纤维二期、宇天化工新型炭纤维材料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极碳晶超耐热新硬质合金新材料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构筑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专栏 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

林州光远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及电子布二期项目、河南宇天化工有限公司新型炭纤维材料项目、豫北化工公司高端聚酰亚胺薄膜项目、豫北化工公司共聚酯项目、豫北化工公司高端聚酯薄膜(BOPET)项目、豫北化工公司高功能差别化聚酯项目、汤阴县新型合金材料建设项目、大连兴科控股碳纤维项目。

节能环保。加快节能环保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高效锅炉、节能电机、余热余压利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污水垃圾处理等节能环保设备向专业化、成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着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产品,大力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环保设备制造项目引进,积极培育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加快综合利用工艺技术的研发应用,提高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建成2个中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积极支持鼓励水泥行业利用回转窑消解生活垃圾,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专栏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项目

大唐林州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光远新材料余热及余玻纤利用项目,林州市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利源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顺成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锦华中水大型污水深度过滤处理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广润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第二节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市

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优质高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市。到2020年,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优化服务业布局

构建“三区三基地”服务业布局。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依托中心城区,重点打造全市的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提升老城区核心商圈辐射带动作用;高成长服务业发展引领区,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孵化、技术转移、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高成长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依托安阳西部钢铁、煤化工等工业基础,重点发展运输、仓储、配送、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物流业,打造西部“互联网+”生产性物流基地。三基地:以汤阴铁路枢纽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基地、以内黄果蔬城为主导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基地、以林州“红蓝绿”为特色的旅游基地。

二、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发挥区域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结合相关产业布局和物流企业现状,重点发展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引导和规范物流企业入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强化与郑州物流枢纽的连接,加强与天津自贸区及东部沿海港口的合作,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枢纽。改造提升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商,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加强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以钢铁为主的工业物流和以汽车、纺织、食品医药为主的商贸物流;以内黄果蔬城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依托电子商务,发展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的邮政物流和快递物流。加快我市物流信息化进程,鼓励物流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理念,加强物联网技术研究,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着力打造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专栏 现代物流产业相关项目

安运交通物流园项目,安西物流园项目,长德商贸物流城项目,北八道综合市场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大通物流园项目,林州市南部物流园项目,安阳公铁联运物流项目,中国供销安阳农商物流城项目,国旅安阳城项目,万庄公铁物流园、龙翔物流项目,金泰农机物流园项目,中兴钢铁物流园项目,安阳县铁合金物流园项目,内黄安琦物流项目。

金融业。加快安阳市金融中心建设,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各类投融资机构,探索发展地方小额信贷组织,支持和规范担保业发展,完善金融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强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监管,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提高金融综合服务水平,加强金融对农业、新兴产业及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银行、保险、信托、租赁跨业合作模式和方法,加快现代保险业发展,鼓励引导保险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及养老事业发展,创新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妥善处置非法集资,规范和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债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专栏 金融产业相关项目

安阳市金融产业集聚区,安阳国际金融中心。

健康养老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健康养老产业与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度融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业发展,形成体检医疗、保健养生、健康护理、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基地。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规划建设龙泉、善应等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产业基地。

专栏 健康养老业相关项目

安阳金秋智能化养老项目,安阳县善应祥和小镇城镇综合开发项目,林州市皇华生态养老、老年城、旅游养生休闲中心、金谷农庄生态养老基地、定角文化养老综合社区项目,北关区养寿园项目,汤阴爱馨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康乐养老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中医康复中心项目,康宁托老中心项目,益民养老中心项目。

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业、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服务等专业和综合商务服务业,形成一批具有安阳特色的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专栏 商务服务业相关项目

CBD商务中心项目,龙跃新世纪广场项目,汤阴城乡信息化产业园项目,安阳世贸中心项目,万洋城市综合体项目,林州建业集团文化商业综合体、锦绣黄华文商旅综合体、中广传媒林州市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

三、发展壮大新兴服务业

通用航空产业。围绕建设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园试点市,加快安阳机场、林州通用机场、汤阴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以安阳航校、安阳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为依托的航空教育培训园区、以林州通用机场为依托的航空运动园区、以安阳机场为依托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扩大安阳通用航空人才培训规模,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民航局、国际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建设全国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提升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办好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搭建航空产品信息交易平台、航空运动旅游产品交易平台、全国通用航空权威发布平台,将“安阳航展”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展会。组织好中国安阳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全国航模比赛等传统项目,积极申办滑翔伞世界锦标赛、国际航空模型运动大赛等国际重要赛事,打造“中国航空运动之都”品牌。发挥安阳航空资源优势和聚焦作用,吸引一批通航制造、运营、融资租赁等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集群,上下游齐力发展通航产业。

专栏 通用航空产业相关项目

贯辰(安阳)通用航空基地项目,中宇公司林州通用机场项目,中国紧急救援安阳培训基地项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通用航空展览馆和航空实训基地项目,美国航协中国轻运动航空产业园项目,中国加拿大联合飞行学院项目,安阳航校改扩建项目,全丰植保公司农飞客项目,安阳通航产业园(汤阴)项目。

电子商务。拓展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壮大我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本土骨干电商企业,引进一批境内外知名电商企业。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外贸易。充分发挥邮政等企业的网络优势和电商平台综合优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城镇),构建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打造国家级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强市。

专栏 电子商务产业相关项目

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项目,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实验室安阳研究院项目,中部易商谷项目,阿里巴巴安阳产业带项目,淘宝中国特色·安阳馆项目,北关区电子商务及物流园项目,林州红旗渠电商谷项目,中国铁合金现货网项目,邮政农村电商服务生态链“邮掌柜”电商综合平台项目。

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技术支撑能力。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深化开放合作,支持科技服务企业“走出去”。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四、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新型业态模式,以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为方向,以业态创新为支撑,加快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做大一批商贸龙头企业,打造“游购娱文”复合型老城商业区,整合提升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专业市场,培育商贸服务业竞争新优势。

专栏 商贸服务业相关项目

开疆城市广场、风情街项目,中国·安阳国际商贸城项目,安阳县中辉金博大购物广场项目,红旗渠国际汽配贸易城续建项目,红旗渠粮食产业园项目,林州市太阳国际项目,安创国际五金家居博览中心项目,义乌商贸城二期项目,汤阴县江浙中央广场项目,正大国际安阳商贸广场项目,亿丰时代广场项目,万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原陶瓷博览城项目,高新区世贸中心、韩国城商品、菲力猫动漫基地、沃金国际大厦总部基地、麦多商业广场项目。

旅游业。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创新,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创新服务,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精品旅游,逐步形成以历史文化游和山水风光游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精品线路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引导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构建立体旅游宣传营销网络,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创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旅游城。

专栏 旅游产业相关项目

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提升项目,红旗渠文化旅游产业园,凤宝·悦太行旅游综合体,红旗渠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服务中心,林虑山观光索道,虎头山旅游综合开发,万泉湖景区综合提升,太行山国家公园旅游开发,韩国风情产业园,人民公社主题公园,皇后镇·柏尖山度假区(续建),五龙洞开发,石大沟休闲旅游开发,水河农业生态旅游大观园,红色南湾整体改造工程,航空运动生态旅游区项目,高端户外运动产业基地,旅游养生休闲中心项目,小南海大旅游区项目,洹水古寨休闲旅游区项目,定国寺扩建项目,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项目,琵琶寺水库旅游开发项目,马氏庄园文化创意和红色旅游提升建设项目,香山寺旅游景区项目。

五、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支持开发企业建设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房地产产品,形成多层次、个性化的产品供应体系。鼓励具备资信实力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和集团企业。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鼓励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完善多元化的房地产和住房融资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发展与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加快推进我市主要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促进布局集中度水平明显提升。以安阳县东部、汤阴县中东部、内黄县大部、林州市红旗渠灌区等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打造我市粮食生产核心区。以城市周边为重点,打造“两圈、两岭、三区、三带”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内黄县,汤阴县和安阳县东部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瓜菜菌、枣粮椒、枣粮菜等种植模式,打造立体高效农业产业基地。以林州市、安阳县西部、龙安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和花卉苗木,建设核桃、花椒、黄连木等特色经济林基地。以提高畜牧产业竞争力为方向,打造汤阴县畜产品加工核心,安阳南北两条肉牛肉羊产业带,林州生猪(蛋鸡)、内黄肉羊、汤阴肉鸡、中部城郊奶牛四个优势区的“一核二带四区”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200万亩优质高产粮食生产、150万亩优质高效瓜菜菌生产、120万亩特色经济林、50万亩生态循环农产品、100万吨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

专栏 粮食核心区相关项目

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林州市高标准粮田建设(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等项目)。专栏现代畜牧业相关项目安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安阳市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内黄县中合三农集团百万只有机肉羊项目,内黄县大绿肉鸡肉食品加工项目,内黄县晋龙集团饲料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内黄天源肉羊产业集群项目,汤阴县饲料兽药产业园区项目,汤阴县众品生猪产业化集群项目,汤阴县永达肉鸡产业化集群项目,汤阴县北京德青源蛋品深加工项目,汤阴县广州无穷食品有限公司蛋鸡和蛋品加工项目,安阳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汤阴县万山肉羊产业集群项目,林州市生猪产业集群项目,林州市华康蛋鸡产业集群项目,林州市生猪屠宰项目,科普利信新大种猪育种中心项目,安阳县睿和肉鸭屠宰加工项目。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建设200万亩高标准粮田基地。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新建高标准粮田70万亩,到十三五末在全市建成200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粮田基地。进一步强化建成区管护机制落实,推广高产技术集成,加强耕地地力保护,确保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50万吨以上。

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启动林州、内黄、安阳县农产品专业加工园区建设,提升汤阴农产品综合加工园区带动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按照“全产业、全链条、全循环”要求,进一步壮大我市主食、有机农产品、中草药、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资源就地转化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促进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集群销售总收入达到500亿元,50亿元集群达到3个,10亿元集群达到20个。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内黄都市生态,汤阴汤河、佳多有机,安阳县环小南海库区,林州红旗渠,以及恒大、金秋、浩宇等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专业示范园区、特色精品园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园区总数达到250个,园区总面积达到100万亩。进一步强化示范引导,提升园区企业化运作水平和外部形象,推广工厂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现代化农业经济综合体。围绕“两圈两岭三区三带”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园区多元功能,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和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生态创意都市生态农业,为群众提供体验农业生态文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

创新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工商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到2020年,力争我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36001200家。

加大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等先进适用技术,有效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土壤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土地轮作休整试点,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净化农业生产环境,提升耕地地力和质量。抓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进“三品一标”创建认证,引领全市循环、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提升农业节水灌溉水平。

专栏 都市生态农业圈

围绕打造中原新型都市生态农业样板区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菜篮子”供给保障基地、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农产品流通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区、农耕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区,重点建设北岭生态农业旅游区、南岭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殷商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走廊带、红旗渠休闲农业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立体生态农业观光带,最终形成30分钟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圈、60分钟都市生态农业辐射圈。

专栏 现代农业园区暨都市生态农业相关项目

内黄都市生态现代农业综合区项目,汤阴汤河现代农业综合区项目,汤阴佳多有机农业综合区项目,安阳县环小南海库区现代农业综合区项目,安阳县洪河屯现代农业综合区项目,安阳县柏庄裕禾公司旱作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内黄县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项目,汤阴县恒大农业项目,红旗渠智慧农业集聚区项目,钟佛山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梅平现代农业示范园续建项目,南太行植物博物馆项目,文顺农业发展公司核桃基地项目,山地核桃生产基地项目,青禾依山生态园项目,万宝山科技生态园项目。

三、建立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

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农机、农技、农产品质量安全、气象、供销等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耕种收和技术服务,重点推进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建设,协调推进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进程。健全市县粮油储备体系、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应急安全供应体系和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抓好农科院华大基因种业合作项目实施,促进我市现代种业发展。

培育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业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为农服务。积极推广航空植保,支持全丰航空植保链条式、集群式发展,把全丰植保打造成全省最大的农业服务组织集群。

整合信息服务资源,打造市、县、乡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创新“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农业电商特色品牌。

第四节  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互联网经济与各领域渗透融合,加快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生态体系。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加强重点领域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公共云、行业云、政务云。重点实施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产业大数据应用工程、大数据产业链培育工程,加快建成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深化大数据在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创新应用。推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构建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无缝对接,开展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动态服务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第五节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

持续强化产业聚集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乡村特色经济载体,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导支撑。

一、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坚持“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要求,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统一布局,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带动力、竞争力,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集聚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实施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探索公司化开发运营机制,激发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完善智慧园区、技术研发、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和综合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投融资、用地保障、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广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强化延链补链,培育形成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高新区。

专栏 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力争到2020年,林州市产业集聚区由二星级晋升三星级;安阳县产业集聚区、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和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一星级晋升二星级;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晋升一星级。

二、提升专业园区发展水平

围绕集中集约、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合理规划布局专业园区,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培育发展后续力量。重点推进钢材深加工、新型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煤化工、纺织服装等专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精细化工、航空零部件、铁路专用器材、家电灯饰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与产业集聚区分工协作、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园区晋升为省级产业集聚区。挖掘城市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布局建设若干文化产业、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专业园区。结合城区改造和业态创新,布局建设一批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专业园区。依托交通枢纽、重要商品集散地,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新型专业市场。

专栏 提升专业园区发展水平

力争到2020年,北关纺织专业园区、新东专业园区、安阳县铜冶煤化工园区、安阳市新型制造业产业园区、林州姚村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安阳市柏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高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

三、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

坚持“集聚、特色、融合”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服务业集群,培育一批高集聚、高效益的服务业发展载体。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品牌特色培育、服务功能提升、产城融合互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推动金融、会展、中介、研发设计等商务服务机构集聚,形成主导产业创新转型的高端商务服务平台。突出特色商业区的生活性服务功能,以专业化、特色化引领特色商业区发展,注重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城市现代商业新名片。支持业态成熟、空间受限的“两区”,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电商平台、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园区,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四、加强现代农业“一田一园一区”建设

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新发展,生产能力得到新提升,土地质量和生产环境得到新改善,技术与服务得到新跟进,管护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紧密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园区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要求,大力发展蔬菜标准园,完善可追溯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菜篮子”供应。实施县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培育工程,着力形成一批管理机构健全、区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功能设施完备、集群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第七章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围绕全面推进创新安阳建设,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突出抓好主体、平台、载体、机制、管理、专项、人才等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发展新引擎,引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改进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方式,发挥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技组织、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推动创新示范运用。实施大中型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加强国家、省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依靠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应用。

第二节  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

   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开展多领域创新合作。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大学、研发机构等到安阳设立区域性研发中心。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安阳分中心、赛普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增强我市创新能力。鼓励我市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创新战略联盟或与国内大型企业、知名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加快安阳“工业制造2025”研发联盟和安阳科技信息云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共同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源头支撑。充分发挥安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推进与其他产业园区合作共建。

第三节  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重点围绕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大力培育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创新要素加快流动,提高技术转移和成果对接的水平和成效,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水平。到202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大力推进林州863科技园、安阳火炬研发园、安阳科技创新大厦、安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服务和带动全市加快发展。建立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吸引社会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建立大型科研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种质资源、科学数据等向社会开放共享。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社会开放。

专栏 创新平台相关项目

赛普工业研究院项目,安阳市科技馆项目,安阳科技创新大厦项目,国家863林州科技产业园项目,安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安阳大学科技园项目,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安阳分中心项目,清华红旗渠新材料产业化发展中心项目,林州市科技馆项目,黄华科创中心项目。

第四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构建普惠性政策体系,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创业创新群体,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加快创新要素融合,强化科技、金融、产业三大要素对接,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推动创新要素与金融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实施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工程,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工程,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加强创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发展以天使投资为重点的创业投资,推动形成股权和债券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符合创业者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解除创业者后顾之忧,激发全社会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五节  积极推进质量强市

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引导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档次,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积极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加快标准体系建设,鼓励我市优势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抢占行业发展技术制高点,积极推进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项目)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大力加强全市各级各类质量检测机构建设,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和安阳市综合检测基地项目建设,为保障质量安全加快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第八章  培育发展新供给新需求

坚持需求牵引和供给推动并重,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创新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完善市场环境,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扩大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系统质量和效率。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实施消费质量提升工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城乡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力资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创新投入机制,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优势企业竞争力。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配置。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打击非法集资,有效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二节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实施消费促进工程,鼓励支持质量提升型消费,促进传统支柱消费领域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服务型消费,满足群众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数字出版等领域消费需求。积极扩大信息消费,有效促进绿色消费,不断满足个性化消费。持续提升农村消费,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普及使用。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强化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重点扩大消费新热点、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环保建设等领域有效投资,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扩大有利于结构升级、增强后劲、弥补短板的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模式,更好发挥投资对服务生产力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的作用。

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坚持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相结合,强化出口带动能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培育,重点支持精品钢、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光伏产品、食品农产品等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切实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国内外认证注册工作。

   第九章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整合市场资源、规范提升传统市场、引进培育现代市场、大力发展新型市场,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培育生产要素市场

围绕破解人、地、钱等瓶颈制约,重点加快资本、土地、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债券、保险、产权交易等市场建设,提升资本市场辐射力。开拓债券融资市场,积极推动债券融资,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促进企业融资多样化。完善配套扶持政策,重点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各类股权交易机构建设发展,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我市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发展保险市场,引导保险基金直接投资。加强政府担保平台建设。积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目标,以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重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规范促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整合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人才资源市场,完善县乡村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全覆盖。鼓励公共服务机构与民营、外资品牌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强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服务水平。

发展技术贸易市场。健全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市场等各类技术交易场所和平台,打造一批集信息发布、交易转让、知识产权服务、股权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市场,加快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新技术产权交易模式,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第二节  完善提升商品市场

大力发展市场产业,加快调整传统市场结构,高标准改造一批老旧市场,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合理布局,拓展物流、仓储、加工、金融、检验检测等增值服务,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推进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商圈,发展地标性商业中心,加强城乡社区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综合商贸中心。明确各县区市场发展的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全国和国际知名的专业市场集群。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场体系布局规划,创新现代化经营模式,提升建设管理档次,打造一批辐射周边地市的现代化综合性农副产品贸易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市场。完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融合互动。

专栏 主要市场建设相关项目

中国(汤阴)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内黄果蔬城项目,泰祥汽博产业园项目,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项目,亚琦国际项目,万雅国际商贸城项目,汤阴县中泰五金城项目,安阳县庚源商贸市场项目,安阳市农副产品贸易物流中心,林州市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红旗渠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林州鼎盛铭园商贸城项目,林州东城旺世商贸城项目。

第三节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在注册资本、市场主体住所等方面的登记条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进一步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

   第十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积极跟进国家、省出台的改革事项,聚焦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第一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规范机构设置,从严规范和管理部门机构,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建立规范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职能,实行宽进严管,强化政府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

第二节  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场化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探索以专利、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方式,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多渠道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分类改革和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分配制度和长效激励约束制度,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到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筛选一批优质项目,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在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依法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试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平台,注入优质资产,提高融资能力。鼓励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农商行步伐。

第四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级有关部门积极性,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预决算公开,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严格举债、管债、用债程序,进一步提高债务资金使用绩效。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明确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第五节  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完善主要由市场化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放开价格管理权限,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深化水、电、气、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改革,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服务我市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坚持市场定价原则,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大行业整治规范力度,不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第六节  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心乡镇和中心村的网点布局,有序推进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林业、供销等改革,巩固扩大集体林地确权发证成果,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

第四篇  推动协调发展,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统筹推动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带动优势、基础支撑优势、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能,提升发展势能。

  第十一章  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发挥新型城镇化“牵一发动全身”综合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城市组团、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支撑,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全面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公平参与发展、公平分享城镇公共服务和文明成果。全面完成城中村整体改造,推动城中村居民成建制转户,同步推进集体资产改制、居民身份转换、配套设施完善,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推动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等具备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形成稳定就业人员和随迁家属落户的长效激励机制。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积极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尚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增强城镇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吸引力。

第二节  推进都市区组团式发展

继续实施1+4+1”都市区组团式发展战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增强中心城区经济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组团和卫星城人口吸纳能力和产城融合水平。

中心城区。科学调整行政区划,拓宽城区发展空间,放胆放手放权发展城区经济。围绕工业主导、三业兴城,走工业和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相互带动、协同发展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模式。文峰区要加强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和宝莲寺高端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南大街为核心的老城改造和保护工作,大力发展老城文化旅游业;北关区要重点引进物流、商务、餐饮、信息、金融等特色产业,打造洹河文化生态观光带,推动产城互动发展;殷都区要大力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以殷墟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龙安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高新区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创业核心区、高成长服务业引领区。

城市组团。加强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延伸配套,实施县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汤阴组团。重点发展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打造全国食品医药产业基地、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和科学发展示范县。内黄组团以做大做强陶瓷、康复医疗器械、电动汽车、果蔬交易等优势产业为着力点,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康复医疗设备生产基地、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和大型果蔬交易中心。水冶组团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发展以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强力推进钢铁、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打造循环经济试验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柏庄组团依托中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彰北针织服装专业园区和柏庄纺织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重要的以针织、童装为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卫星城。林州市作为安阳都市区的卫星城市,加快红旗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和电子电器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推动“红绿蓝”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提升规划水平,遵循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推进“多规合一”,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提升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大城市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等建设力度,优化发展城市交通,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控制、活水循环等技术手段,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规划建设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建设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社区。到2020年,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路网体系。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8.5%,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

专栏 市政基础设施相关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第六水厂建设项目,第八水厂建设项目,供水管网新建工程项目,安阳市热力管网扩建三期工程项目,安阳市老旧管网改造项目,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市级公园建设:文峰公园项目,洹河植物园项目,洪水河植物园项目,商务公园项目,商颂公园项目,泰岱公园项目,龙山公园项目,龙安公园项目。

第四节  加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培育壮大现代化小城镇,以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为重点,推动一批中心镇和特色镇通过完善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安阳县水冶镇、汤阴县宜沟镇、林州市临淇镇等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

分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全面完成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村庄城市化改造,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安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在交通干线、旅游线路沿线构建若干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保持乡村风貌、地域文化特色,保留历史文化传承。积极推进农村基础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全市农村地区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普遍拥有布局较为合理、主要设施齐全、基本功能完备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全国重点镇:安阳县水冶镇、铜冶镇,汤阴县宜沟镇,内黄县城关镇、井店镇,林州市临淇镇、姚村镇。国家级传统村落: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林州市任村镇任村村,石板岩镇朝阳村、漏子头村、草庙村、梨园坪村、南湾村。省级传统村落:安阳县蒋村镇西蒋村,林州市石板岩镇王相村,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林州市五龙镇七峪村。

第五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坚持复合型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布局一体、产业融合链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生态共建共享。重点加强主城区、周边地区与示范区的主干道连接和教育、医疗、养老、供热、供水等公共设施延伸配套,尤其要加快建设中小学校、农贸市场、湿地公园等公共设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高端服务业,规划建设综合保税中心、无水港等开放平台,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环境优美宜居样板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

第十二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弥补短板、夯实基础,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内畅、外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支撑能力。

第一节  建设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以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空开通,努力构建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打造国家级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与郑州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依托高铁站、火车站、机场、公路运输场站,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为目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便捷衔接,构建城市枢纽衔接平台。加快建设安阳高铁枢纽站、晋豫鲁铁路林州红旗渠枢纽站,推动宝莲寺铁路货运中转站规划建设,推动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立体协同发展。

完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开工建设安阳机场,完善机场周边交通路网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晋豫鲁铁路安阳西联络线,安阳西站和安阳南站车站广场等配套工程建设。推进实施安阳市域铁路和安阳—鹤壁—新乡、安阳—濮阳、安阳—邯郸城际铁路、安阳—林州—辉县至修武铁路前期工作。全力推进西北绕城、鹤辉高速公路工程、林州至汝州高速安阳段工程建设,构建“二纵二横一环”高速路网。配合省积极谋划京港澳高速复线,研究谋划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向南延伸至鹤壁市界,与鹤壁市规划的鹤壁绕城高速对接。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扩规模、提等级力度,重点实施G341国道(原S301大林线)西南东南环城公路工程,开工建设S301东北环城、S502安内快速通道、S302汤阴段公路工程、G341楚旺至永和段(安楚路)、S303安阳至姚村段,加快推进S303机场快速通道和中华路北延等项目,打造以二级以上公路为主的高标准普通干线公路网。加强国防公路改造,满足国防交通需要;加强旅游公路建设,改善旅游景区交通条件。

加强城乡公交体系建设。以创建公交示范市为契机,优化城区公交线路,研究规划BRT快速公交线路,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加快城区公交候车亭改造,实现一街一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站场和港湾式车站建设。推广普及公共交通“一卡通”、公交APP的应用,方便群众出行。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乡村通畅工程。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串联所辖乡镇和以乡镇为中心、串联所辖行政村的干支相连、衔接高效、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适当扩大对自然村的覆盖,加快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道路硬化。逐步完善村镇排水设施,加强危桥、有路无桥改造力度,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水平,增强农村公路对县乡经济的支撑能力。至2020年,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改造危桥3000延米,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率达100%

完善邮政服务基础网点建设。以邮区中心局为节点,邮政网点为终端、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为末梢,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布局。

专栏 交通领域重点项目

晋豫鲁铁路安阳西联络线项目,安阳机场—安阳高铁站—林州市域铁路项目,安阳—鹤壁—新乡、安阳—濮阳、安阳—邯郸城际铁路、安阳—林州—辉县至修武铁路项目,安阳机场项目,西北绕城高速项目,鹤辉高速项目,林州至汝州高速安阳段工程项目,G341国道(原S301大林线)西南东南环城公路工程项目,S301东北环城项目,S502安内快速通道项目,S302汤阴段项目,G341楚旺至永和段项目,S303(安姚路)项目,S303机场快速通道项目,G341桃园至省界段项目,安阳高铁枢纽站项目,林州红旗渠枢纽站项目,晋豫鲁铁路沿线水冶南站(安阳西)、汤阴东站(安阳南)、胡庄站、井店站车站广场配套工程项目,林州市产业集聚区铁路连接线工程项目,宝莲寺铁路货运中转站项目。

第二节  建设现代能源支撑系统

积极实施“内节外引”能源战略,以安全保障为核心,以绿色清洁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能源结构,完善储运网络,强化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快构建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

着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加大原煤洗选比重,鼓励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和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积极转变能源消费理念,加快拓展利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实施“工业节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三大行动计划,逐步形成节能型生产、消费模式。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切实扭转粗放用能方式,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7.9%以上,全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70%以内。

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煤能源,着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双百万工程”,打造河南最大的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百万千瓦平原区低风速风电基地。统筹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安阳东南部热电联产项目、豫北特高压电力通道等项目建设,谋划安阳西部煤电基地等电源支撑,逐步形成煤、电、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以上。

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坚持“绿色、低碳、智能”能源发展方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依托中丹公司生物天然气制取技术、艾尔旺公司污泥生物厌氧消化技术、安彩高科光伏玻璃、中联安阳公司风电装备等能源科技、装备,以生物质能利用、光伏应用、风电开发、粪便污泥清洁化处理、能源装备制造为重点创新方向,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着力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售电侧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积极推行大用户直供电,推动建立直接双边交易电力市场。畅通火电、光电、风电等能源行业进入渠道,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在落实项目负面清单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能源领域,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完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着力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与山西等能源富集省份合作,积极引入域外能源。进一步加强与中广核、华能集团、华润集团、英利集团、协鑫集团等能源类央企的合作,“以资源换产业”吸引更多资金、项目在我市集聚。到2020年,新增能源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左右。

专栏 能源相关项目

电源项目:安阳东南部热电联产项目,2×30万千瓦等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机组项目,纺织产业园区背压机组项目,大唐安阳电厂1#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大唐林州热电公司1#2#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安阳西部煤电基地项目。电网项目:500kv洹安变扩建项目,220kv瓦岗变新建项目,220kv紫薇东变新建项目,220kv滨河变新建项目,220kv铜冶变新建项目,220kv内黄北变新建项目,110kv安丰变新建项目,110kv汤阴城南变新建项目,110kv崇召变新建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煤矿项目:大众煤矿年产120万吨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华安煤业公司180万吨/年矿井新建项目,安阳县王家岭新井年产90万吨/年煤矿项目。石油天燃气项目:顺成集团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工程项目,中石化华北分公司汤阴储备库,榆林至济南输气管线增压工程安阳压气站,安彩能源有限公司榆济线对接工程。新能源项目:华能汤阴400MW风力发电项目,华润新能源内黄400MW风力发电项目,华润新能源安阳县永和250MW风电项目,安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应急垃圾填埋场项目,林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唐林州2×1000MW发电机组项目,林州市2000MW光伏发电打包项目,河南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风力发电项目,中广核48MW风力发电项目,华能新能源100MW风力发电项目,中广昊诚汤阴100MWp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安阳县美亮光伏公司都里镇100MWp光伏发电项目,内黄中昊光伏公司东庄镇20MWp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内黄中昊光伏公司田氏镇20MWp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安阳县中昊新能源公司洪河屯乡20MWp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安阳诺丁马家乡30MWp光伏发电项目,河南红安皓月公司马上乡20MWp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内黄县生物质发电项目。

   第三节建设和谐水利支持系统

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升水资源战略地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优化水生态环境,构建复合型、多功能水利网络。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13.844亿立方米以内。

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加快崔家桥、广润坡滞洪区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善排涝系统。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供水等应急预案,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新建一批水源工程,加快金牛山水库等工程建设,完善供水网络,增强供水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供水安全。完善灌排体系,实施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做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新建小型灌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及末级渠系建设,新建一批抗旱应急工程。继续对红旗渠、漳南、跃进渠、大功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域通畅、水清宜人、水景辉映、水美城乡”为目标,以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推进城市水系综合利用景观工程,加快南水北调总干渠宝莲湖调蓄工程、引岳入安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规划建设老城坑塘水系,推进老城护城河的保护与开发,打通护城河,实施洹河、洪河清淤改造,打造城市水系景观。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稳步推进县乡水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在水源好的地区,打造水美乡村。

专栏 水利相关项目

南水北调总干渠宝莲湖调蓄工程,引岳入安工程,洹河分洪道及秋口闸工程,金牛山水库工程,内黄卫河建闸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红旗渠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南谷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红旗渠本体维修工程,红旗渠综合提升工程,林州市河道治理工程,林州市城乡生态水系工程。

第四节  建设高效信息网络系统

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目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与集约化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宽带安阳”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宽带普及率和宽带接入能力。提升4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推进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及政务云、产业云、民生云建设,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设智慧城市。

第十三章  提升城市软实力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市。

第一节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全体居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能力建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尊重公民信仰自由,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道德养成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良好风尚,打造文明安阳。完善城市公共文明管理体制,推进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加大公共配套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全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到2020年,力争全国文明村镇达到9个以上,省级文明村镇达到20个以上。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打造诚信安阳。

第二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体育品牌,推进精品文艺创作与生产,提升我市文化体育内涵。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功能,重点推进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建设,力争实现公共文化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市图书馆与县以下数字资源平台对接,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数字资源共享,推动文化资源有效下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

提高文化服务保障能力。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新闻媒体生产传播效率和主流媒体覆盖率。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长效运行机制。规范发展文化市场,有效打击盗版侵权、低级趣味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健全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档案公共服务功能。组织好史志续修和年鉴编纂工作。深入发掘整理安阳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安阳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程。

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抓好“舞台艺术送农民”及百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着力打造以政府—高校—社区“321”公共文化共建、“安阳新春民俗文化展”“安阳文化大舞台”“唱响安阳——公益·周末百姓大舞台”“百城万场”广场系列活动、安阳文化大讲堂等为代表的安阳精品公共文化活动,扩大活动受众范围,提升活动举办水平,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强高水平创意策划,制作具有浓郁安阳风情的大型文艺作品,努力推出12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精品。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实施竞技体育重点工程、人才培育工程,推动“体教结合”新模式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完善老年人体育设施,广泛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积极申办全国性和国际性高水平体育赛事。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户外体育健身广场,扩大体育设施覆盖面。完善航空运动服务配套功能,办好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打造航空运动之都。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打破资源、地域垄断,打破部门、行政区划分割,推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字”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中国年度汉字”与“中国年度汉字事件”发布平台。大力发展安阳特色民间工艺品产业,开发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主要内容的殷商系列文化工艺产品,充分挖掘安绣、汤阴剪纸、内黄农民画和麦杆画、安阳县苏奇灯笼画等民间工艺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安阳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文化协作,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共振共享、繁荣发展。

第四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作,完成曹操高陵、汤阴岳飞庙、天宁寺塔、崇善寺石塔等全国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加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杨庄汉代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工作,不断提升重点遗址展示水平。高标准编制安阳古城保护建设规划,做好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加强濒危优秀建筑抢救,保护老城格局,延续老城风貌,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着重做好抢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加强传承保护。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形成富有安阳特色和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产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全面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力争2020年前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专栏 文化体育相关项目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项目,曹操高陵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三杨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汉代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项目、西门豹文化产业园项目,刘家大院(刘氏庄园)开发保护项目,林虑书苑项目,康体文化运动园项目,修定寺唐塔旅游文化生态园项目,太行文化艺术基地项目,安阳保利影视文化广场项目,安阳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工程,周易文化产业园项目,中华梦幻谷项目,岳飞文化产业园项目,三杨庄遗址博物馆项目,千年古枣园项目。安阳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安阳市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安阳市体育场项目,安阳市少儿体校综合体育馆项目,安阳市体育训练中心项目,红旗渠影视城项目,中国传统手工业美术展览馆项目,高家台写生文化特色艺术街区项目,林州市体育馆,林州市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林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黄华体育公园项目。

第十四章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落实国家关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求,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国防需求,构建物资储备网络布局,服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建设,支持驻安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第五篇  注重绿色发展,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安阳。

第十五章  强化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

第一节  加强节能减排

积极推动节能工作。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约束,深入实施节能减排降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确保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准入门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方式。全面完成采暖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加快推进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推动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清洁能源供应,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压减煤炭消费,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推进一次性能源减量替代。控制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

大力推进减排工作。着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未经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新建、扩建项目不得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点行业新建、扩建项目,针对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和环境承载力,实行产能替代,分类准入。

第二节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矿产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全过程资源节约管理,积极发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形成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制度,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确保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推动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加强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再生产业区域合作,建立一批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工程。以国家工业园区、省级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循环式组合、循环化改造,实现近零排放。构建农业种养殖—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式循环链条,建设一批农业废弃物绿色高效循环利用基地。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集中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林州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强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消费方式,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推进绿色农房建设,选择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鼓励农民在新建和改建农房时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十六章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坚持防治并举,强化源头控制,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  实施蓝天工程

   加强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实施重污染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加强重点排放源监测监控。调整市区周边产业集聚区规划,加大城市主导风向大气重污染企业整合搬迁力度。强化工业、建筑、机动车等可吸入颗粒物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控制。控制煤烟型污染,实施产业集聚区热源改造,2017年底前,取消分散燃煤锅炉。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防治、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强化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制度,淘汰老旧黄标车,做好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空气环境监测网络,推动与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第二节  实施碧水工程

认真落实国家、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大工业企业污水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工业企业空间布局,推动重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严格环境准入,实施重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确保达标排放。结合重点经济区、大型居住区等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完善城区管网和雨污分流,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合理利用。积极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源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等战略性水源地保护,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新建、改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深化污水处理厂水回用工程。

专栏 水环境治理相关项目

安阳市区新建垃圾综合处理场项目,马投涧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汤阴县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北小庄污水厂二期及配套管网项目,第二垃圾处理场项目,示范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林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林州市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内黄城南污水处理厂项目。

第三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夏”“三秋”“春节前后”等重要时节集中整治,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残留农药,降低化肥农药污染。大力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促进农作物秸秆循环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设美丽乡村。

第四节  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可再利用资源回收使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提倡绿色办公,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炫耀式消费、攀比式消费,提倡节俭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第五节  实施环境风险防控工程

   持续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和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化学品、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物、核辐射等环境监管,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效管控环境风险。完善大气、河流、饮用水源等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网络,提升环境监测预警、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体系。推进环境监测、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第十七章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总体布局,以铁路、高速、水系等重点生态景观廊道为骨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园区为依托,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  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和“农村五化”工程,着力抓好太行山绿化、平原林网、通道绿化、城郊绿化、木本油料、南水北调生态带建设、森林公园建设、湿地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升山区、平原和城市三大林业生态区建设水平,加强城郊林业生态建设,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之间的森林屏障带,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系统。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力量,以林业园区为载体,以一二三产融合为发展方向,加快林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大生态县、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力度,以生态项目为抓手,立足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建设集生态、文化、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第二节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重点河流源头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土流失严重区、矿山开发区等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修复,推进河流治污减排、河道清淤疏浚、河道生态修复。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实施河道生态用水补给工程,增加市区河道生态用水补给。以太行山为重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和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加强安阳县西部矿区等地生态屏障建设及生态修复。

第三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推广绿色信贷。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完善所有污染物排放监管制度,建立企业违法排污黑名单,加强执法监管。推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实现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全覆盖。

专栏 生态建设相关项目

汤阴汤河、安阳县漳河湾峡谷、林州淇淅河三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项目,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马鞍山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南水北调生态带建设项目,平原林网建设项目,太行山绿化项目,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项目,洹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万宝山自然保护区项目,好地掌生态公园项目。

第六篇  深化开放发展,抢抓重大战略机遇

   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依托安阳比较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全面加强区域合作,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打造“一带一路”区域性重要节点城市、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门户城市。

第十八章  着力提升开放水平

重点推进“引进来”,不失时机“走出去”,最大化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动外向型经济提质提速增效发展。

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培育,深入了解和动态跟踪重点招商对象分布区域以及向外转移的愿望,突出集群式引进、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等,着力引龙头、抓延链、强基地,提高开放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围绕“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方向,主动参与国际项目合作,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以钢铁、煤化工等过剩产能行业为重点,鼓励我市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技术、劳务输出。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推进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贸易、投资者保护等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全面实行“清单化审核、备案化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审批方式,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受理和处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打通“关、税、汇、检”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第十九章  全面融入国家战略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地区和中原经济区的分工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示范区、协同创新示范区、文化融合创新示范区、航空产业示范区和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养老功能区、文化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京津冀产业承接、现代物流、科技成果转化、高素质劳动力培训输送、通用航空综合服务基地,着力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

全面参与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安阳市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范围机遇,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地区分工合作,统筹推进50个左右重大相关项目,支持本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中亚方面企业合作,通过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产品出口、共建园区等形式,推动精密铸造、数控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产品出口,支持钢铁、有色等企业向中东欧、东南亚等方向转移,在国外建设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化解有效过剩产能。加强文化、教育、旅游、科技等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京津冀的文化共振、共鸣和共享,扩大安阳对外影响力。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依托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市级专业园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地区的合作。扩大人员往来,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在农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经济合作平台。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交流合作,突出发展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第二十章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充分依托我市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开放通关、通道、平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对外开放基础保障体系,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界限,简化通关手续、降低物流成本,开展口岸联动、多式联运,打造便捷高效的一体化通关体系。积极对接郑州国际陆港和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快建设豫北铁路口岸,促进与天津、日照等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口岸市场主体。

突出综合保税中心建设。借鉴国内自由贸易实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经验,积极申报建设安阳综合保税中心、安阳环亚欧经贸合作区,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商贸物流新高地,加快天津港(安阳)无水港、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直营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天津自贸区“安阳分片区”。

专栏 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项目

安阳机场项目,安阳—邯郸—石家庄城际铁路项目,石家庄—林州高速项目,豫北铁路口岸项目,安阳综合保税中心项目,安阳环亚欧经贸合作区项目,天津港(安阳)无水港项目,安阳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项目,安阳空港物流园项目。

第七篇  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着力改善民生,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对特定人群和特殊困难人群的精准帮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第二十一章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革命老区建设一体化推进,坚持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举全市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保兜底、应急救助脱贫“五条途径”,采取知识技能、合作带动、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扶贫“五项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基层组织、部门联动支持、社会广泛参与、严格考核评估“五个保障”,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实施“3456”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大工程有效帮扶,实现“两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确保”,即确保省定贫困县内黄县2018年脱贫摘帽,确保全市到2019年所有贫困村脱贫并退出贫困序列、基本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巩固提升;“两不愁”,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使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十二章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就业扩容提质。坚持分类施策,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稳定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落实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国有企业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和残疾人、妇女、退伍军人、失地农民等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县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70%。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强化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打造区域性现代教育中心。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6%,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5%左右。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实施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扩大城区东部和薄弱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争取达到97%。全面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施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切实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逐步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进一步完善省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制度、高中学校根据特色项目自主招生等多种招生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进一步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2020年,职业教育结构更加优化,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含专科层次、应用技术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达到3.5万人。实现职普招生比大体相当要求。职业院校主要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职业院校基本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保持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基本稳定,到2020年,普通本科(含应用技术型本科)在校生达到6万人,高职高专在校生达到1.5万人。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发展规模适宜、布局结构合理、层次结构科学、教育形式均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教学质量较高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体系。逐步实现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安阳工学院在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后,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安阳师院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学科和招生规模,引导部分专业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教育“立交桥”,构建覆盖全市、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教育机构网络,形成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到2020年,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专栏 教育事业相关项目

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程项目(市区新建6所小学、改建扩建11所小学,新建2所初中、改建扩建3所初中),示范区新建1所普通高中项目,原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改造为普通高中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项目,安阳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安阳市实验幼儿园搬迁项目,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搬迁项目,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项目,安阳学院续建工程,林州中国联合大学,红旗渠职业技术学院续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林州分院。

第三节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健全收入增长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拖欠工资的惩处力度,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大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落实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完善调控和监管措施,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实施低收入群体增收计划,着力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大幅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职工保险比例,稳步提高待遇标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人居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落实好新农合医疗补助和农民缴费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结合的制度体系。发展企业年金,建立职业年金,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巩固完善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增加社会救助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低保困难家庭救助,加强基层流浪乞讨救助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立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实施精准救助。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方便服务群众。

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建立城乡低保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社会事务服务水平。完善城乡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到2020年力争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百户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每个社区建有一所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一处面积适当的室外活动场地。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问题为重点,支持具备购房能力的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支持不具备购房能力的居民租房居住,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积极发挥金融信贷对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资本、企业及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继续扩大保障面,努力解决创业型人才、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逐步建立起成熟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市民、工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保障体系。

专栏 住房建设相关项目

铁路林场棚户区改造项目,文源片区棚改项目,王邵村棚改项目,豫北棉纺织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畜牧局片区、文化市场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红旗渠广场东北角改造项目,南务城中村改造项目,瓦亭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产业小镇官庄社区项目,辛店棚户区改造项目,光明苑社区韩河固项目,瓦亭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二期)、羊店社区(一期)、羊店社区(二期),产业小镇小寒社区项目,郭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北务棚户区改造项目,高庄社区、开信社区、光明苑社区桑园村项目,光明苑社区辛家庄项目,中华路七个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南大街片区改造项目,东风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三角湖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汪家店城中村改造项目,龙安区西南片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二期),龙安区火柴厂家属院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龙安区北徐家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龙安区南徐家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龙安区四府坟城中村改造二期项目;高新区大定龙棚改项目,小吴村棚改项目,十里铺棚改项目;林州市水车园、曲山、龙头山、黄家庄、大菜园、陵阳金陵(东郎垒、南郎垒)、付水洼沟南、石家壑等棚户区改造续建项目,小菜园西南、食品公司片区、水车园二期、龙头山二期、下申街东南片区、东北片区、西街铁牛沟等棚户区改造新建项目;汤阴县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汤阴县长虹路北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内黄县八里庄棚户区改造,关庄棚户区改造,西关北棚户区改造(流河沟西段),西街棚户区改造(流河沟西段),南关棚户区改造,繁阳大道中段棚户区改造,葛庄棚户区改造1期,三也羊(吴也羊,张也羊、马也羊)棚户区改造。

第五节  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着力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医疗能力水平,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范围。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加强与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多种保障制度的衔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理顺医药价格机制。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强化公共卫生经费管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均衡老城与新区医疗资源,构建比较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医保和医疗“三医联动”,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高新区建立健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及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创建,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加大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和生活饮用水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完成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整合,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孕产妇管理、儿童常见病诊治水平,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力度。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区)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市直各医院与国内知名强院协作对接;加强市级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重点专科集群。支持市人民医院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市肿瘤医院建成区域肿瘤医疗中心、市中医院建成区域中西医康复中心、市六院建成区域口腔医疗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区域新生儿筛查中心、市眼科医院建成区域眼科医疗中心。动员和引导城市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建设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开展对口支援,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369”人才工程,落实全科医师培养计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域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快卫生信息平台及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大数据库建设,推进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加快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创建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大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探索改进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积极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健康管理、健康养老等特色服务。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药产业发展。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构建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环境。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充分发挥群众卫生运动的优势,以创建卫生城镇(乡、村)为平台,以促进城乡环境改善和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着力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实施源头控制,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专栏 卫生事业相关项目

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新建儿科综合病房楼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安钢职工总医院住院部综合楼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实施一批健康扶贫建设、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工程项目。

第六节  全面科学统筹人口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以便民利民为核心,创新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努力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逐步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制度,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2020年,实现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市养老机构每千人老人床位不低于35张。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基本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第二十三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深入推进平安安阳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健全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第二节  深入推进平安安阳建设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政府监管监察力度,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平安安阳。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民爆物品、油气输送管道、城镇燃气管网、旅游、人口密集场所等重点安全领域监测监控,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强企业责任主体建设,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考试中心,提高我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水平,为基层企业输送更多的安全生产管理性和技术性人才。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狠抓食品药品各环节的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和企业诚信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基层安全机构建设,建成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升级。制定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增强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推行食品药品数字监管,建设互通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系统,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建设平安安阳。充分发挥信访组织作用,完善调解工作体系,妥善处置、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能力。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加强气象、地震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逐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地震预测预报模型,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设施,优化作业装备,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综合能力。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完善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消防体系,加强城市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及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保证消防安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制度,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强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配送体系,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搞好灾害信息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能力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迅捷的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提供坚实的政务保障。加强与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的协作,推进协作机制的建设,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建立快速响应、密切协调和分级处置的灾害突发事件新闻工作机制。健全气象、地震等科普设施,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推进防灾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拓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重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促进民主团结、宗教和睦。

第四节  推进法治安阳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落实人大立法权,做好立法工作。坚持司法公正,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健全维护各项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注重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规范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网络交易管理,推进经济法治建设。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形成为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氛围。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第八篇  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十四章  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依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节  完善党委领导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和改进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政策咨询机制,做到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地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广泛动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

   各级党委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全市人民大团结。充分发扬民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把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实践中来。

第二十五章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培养、引进、激励并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一节  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着眼强化创新能力建设,统筹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智工程,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引进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通晓国际经济、法律的外向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重点抓好通用航空、装备制造、能源、交通、建材、冶金、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物流、商贸、旅游、文化、农业等重点工程和行业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发展眼光远、积极拼搏进取的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博士后人才培养,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提高平台覆盖率,着力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招收引进高端人才,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节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持续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强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开发。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努力开拓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企业搞好岗位练兵,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强化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技能专业。

第三节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教育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关键性问题,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分类管理体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和聘任办法,推进执业资格制度。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入控制,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展。

第四节  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

   制定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选拨、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形成以创新能力、工作业绩为主要目标的人才评价导向,加快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让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让创新的智慧竞相涌现,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完善引智工作体系,建立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国外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吸收和利用国外智力资源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扩大引智规模,注重中小微企业的引智需求。优化引智结构,围绕我市产业优势,加大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力度,持续实施工业、农业、生态、民生四大引智工程。注重引智效果,切实提升引智成果转化能力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加大引智成果推广力度,建立引智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促进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加强出国(境)培训管理,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完善外国专家在我市工作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国外人才引进机制。

第二十六章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为切实保障“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必须强化组织领导,通过监督考核和评估修订等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增强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节  加强与各规划、计划衔接

做好专项规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坚持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十三五”规划、同级规划互相协调的原则,注重“十三五”规划和专项规划衔接协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十三五”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

做好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年度计划要根据“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结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十三五”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

   实施监督考核。将“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规划实施主体部门,并列入部门考核指标,自觉接受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的监督与考核。强化宣传监督。“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解读规划核心内容,统一广大干部和群众思想认识,明确当前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更好地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组织开展规划评估与修订

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加强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的监测及对重大战略举措落实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做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估报告。

实施规划的动态修订制度。经评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时,由市政府提出修订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根据评估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动态修订,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