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图书馆大楼二楼204室
办公室电话:0372-5998178
邮箱:ayxylib@sina.com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二)

 

 

 

 三、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在东亚经历了一个兴盛—衰落—再生的过程。这种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不是后者对前者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前者的超越。同时,也更加体现了人类对文明体系的整体性、全面性的追求。儒家文化在东亚古代社会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相适应,因此具有统摄整个社会的意义。随着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取代,儒家文化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从而也失去了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但是,儒家道德体系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仍然存在。工业化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人的异化和对人的终极关怀缺乏等不良现象。人类在追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发现了物质文明的局限和儒家文化的价值。因此,对现代化模式的重新解释和对儒家文化的重新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一)对现代化模式的重新认识

    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发达与不发达的区别,只是发展速度的差异,并无发展道路的分歧。非西方国家(日本除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西方国家的现在就是非西方国家的未来。由于非西方国家内部制度结构和文化传统不利于现代化,导致其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进程慢于西方,只要这些国家积极地引进和输入西方国家的文明和文化,就能促成现代化,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然而,东亚经济的起飞,推翻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模式,证实了现代化的多元性。即东亚地区的经济起飞是否能开辟出一条不同于西方而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来?看来是可能的。

   (二)儒家文化的有效范围

    儒家文化是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要求的,它在创造中国古代文明乃至东亚古代文明的过程中,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儒家文化在近代确实阻碍了东亚社会的资本主义产生。因为,儒家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社会的整合功能,这种文化的整合价值只适用于需要稳定和秩序的社会,具有适应性、凝聚性、保守性的特点,但不具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功能。它的绵延,除了它本身的特点之外,还在于儒家文化主张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而反对改革和社会变迁。而现代化的产生是建立在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彻底摧毁之上的。同时,儒家文化重人伦轻自然、重道德轻工艺、重农轻商、重义轻利、重集体轻个人等思想与西方的重商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民主思想等格格不入。西方的这些思想对现代化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生产效率方面,儒家文化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儒家文化这几百年的沉落,是历史的必然,是其内在特质与人类近代社会之抵触使然。没有得以生长、繁荣的历史土壤,儒家文化就不能显示其价值的有效性。索罗金在“文化的有限原则”理论中指出:“社会现实是整体的,要了解它,就应承认现实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但居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想不能做到这一点,相反它只会夸大现实的某个方面,并且掩盖其他同样正确的方面”[7]。传统社会中,儒家文化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当时的人类主题,虽然中国文化中也不乏追求物质生活和发展商业的主张,但在秩序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它却遭到忽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此种主张不具有合理性。儒家文化更加突出了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一面,这正是当西方科学主义兴起后其急剧衰落的原因。儒家的文化特点必须追溯到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它,才能不抱偏见地看到其价值所在。

    (三)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西方在近代兴起的物质文化、工具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无疑对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这种物质文化、科学主义统治世界几百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了其文化体系的顶点,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缺陷:第一,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节制追求,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失衡。第二,个人主义的膨胀,必然导致对社会组织和他人的威胁,并造成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第三,社会产品越多,社会结构越扩张,人就越是淹没在物质生活之中,成为社会追求物质财富的工具。这就导致人失去其主体性和自身价值,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现代病的出现,严重阻碍了西方现代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东亚经济圈却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中国改革开放短短的30年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几百年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有着悠久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以上事实来看,是否可以对儒家文化作这样的定位:当现代化处于启动阶段时,由于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追求秩序与和谐的儒家文化确实阻碍了现代化的产生。而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面临危机时,需要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秩序,需要现代化机制的良性运转,儒家文化的整合价值就能发挥作用。近代以来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可以在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得到弥补,这就为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

    总之,未来的世纪,不是西方文化一统天下的世纪,也不是东方文化独领风骚的世纪,而是东西文化在人类文明大道上逐渐融汇形成新文化的世纪。在人类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将再次凸显其独特价值。经过改造与弘扬,儒家文化必将成为未来文化价值取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人类新文化的形成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美]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M].石 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77.
[2]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58.
[3] [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涂纪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1.
[4] [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孟德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233. 
[5] [韩]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M].邢东田,黄汉卿,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
[6]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474.
[7] [美]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