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未来——航空工程学院专题讲座为学生拨开行业迷雾
2025年09月29日 编辑:航空工程学院
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未来
——航空工程学院专题讲座为学生拨开行业迷雾
2025年9月29日,航空工程学院在18号楼605教室成功举办“智能建造引领建筑业未来展望”专题讲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总监杨文杰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与土木工程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近百名学生展开深度对话,通过理念解析、案例展示与趋势研判,系统解答了青年学子对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关切。
破除“替代焦虑”:智能建造重构岗位价值。针对学生群体普遍担忧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建筑从业者”问题,杨总监以“工具革命”为切入点进行解读。他指出,智能建造的本质是“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岗位”而非替代人力。以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为例,该技术将传统绘图员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管理者”,通过三维建模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的数据贯通,使工程师从重复绘图转向高价值的方案优化与决策支持。在广州某超高层项目中,BIM技术使管线碰撞检测效率提升400%,设计变更成本降低30%,而操作者正是具备数字技能的新生代工程师。
透视全周期应用:从图纸到数字孪生的跃迁。讲座系统展示了智能建造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落地场景。在设计阶段,AI辅助设计软件可通过参数化建模快速生成多套可行方案,结合能耗模拟实现绿色建筑最优解;在施工阶段,无人机测绘与智能放样机器人将测量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配合预制装配式建筑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运维阶段,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平台可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健康,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预判设备故障,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这些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不是概念堆砌,而是可量化的效率革命。
直面行业痛点: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针对“传统建筑业如何突破转型困境”的疑问,杨总监以长三角某智慧工地项目为样本进行剖析。该项目通过5G网络实现塔吊、混凝土搅拌车等设备的实时联网监控,结合AI安全帽识别系统将事故率降低65%。他强调,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数据互通”——打破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的信息孤岛,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这种变革不仅需要企业层面的技术投入,更呼唤具备“数字素养+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对话未来:青年学子的机遇与挑战。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如何适应智能建造时代?”杨总监以“三个能力模型”作答:一是扎实的专业功底,这是应对技术变革的基石;二是跨学科的数字技能,如Python编程、数据分析;三是创新思维,能在传统流程中发现数字化改进空间。他特别提到,广联达已与多所高校共建“智能建造实验室”,未来将优先选拔具备编程能力的学生参与智慧工地项目开发。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行业前瞻课,更是一场直面青年学子发展焦虑的“及时雨”。正如杨总监在结语中所言:“建筑业从未停止进化,而今天的你们,正是书写未来的主力。”通过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航空工程学院学子不仅看到了智能建造的无限可能,更明确了自身在行业变革中的定位与使命。这场发生在18#605教室的思想碰撞,终将转化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动能。
(图文/杨舒婷 编辑/姬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