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河南省十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共青团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全省团组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会议做出如下决议: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大会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满怀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对共青团工作一系列重要要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和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努力为建设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的中原经济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密结合。要学习了解9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艰辛奋斗的历史,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年人的激情和创造,不断用“两个百年”的目标任务激励广大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要用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小康社会建设宏伟事业。要深刻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使广大青少年看到党中央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不断增强对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会议要求,要持续深入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学习宣传十八大,建功中原经济区”主题,坚持准确性、普遍性、贴近青年原则,创新载体,务求实效,最大限度地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共识。以《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以“中原经济区青春建功行动”为主体,以“思想凝聚、项目作为、组织建设、能力先行”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四轮”工作格局,把握机遇,持续求效,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化为突出抓好团的重点工作的具体行动。
二、持续推进思想凝聚系统化,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注重思想凝聚的准确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统揽,广泛开展“三观”、“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积极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激发青少年的奋斗精神。突出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注重思想凝聚的普遍性,继续发动数以万计的基层团组织和各类青年组织广泛行动起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带动基层团组织的活跃。加强上层活动设计,激发最基层团组织的创造活力,特别是新建非公团组织、驻外团组织、组织格局创新后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使学习宣传工作影响到广大普通青年。
注重思想凝聚的适用性,探索创新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有效载体,既要注重用中央精神统一青少年的思想和认识,又要注重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认识逻辑和表现形式加强思想引导。适应青少年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注重发挥好微博、手机报、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作用,持续生产推出既有思想深度、又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
注重思想凝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别青年群体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差异,掌握各类青年群体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思想症结,摸清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提高思想引导的实际效果。把握青少年的认识逻辑,根据不同群体在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生活态度方面的思想意识关键点,进行必要的分类引导。
三、持续推进项目作为品牌化,形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社会功能
围绕信息化进程中“三化”协调发展持续贡献。围绕新型城镇化,做好基层组织创新、新生代务工青年融入城市教育等工作,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发展。围绕新型工业化,着力培养青年创新型人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服务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壮大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共青团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不断提高团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建功成才。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等工作。创新实施青春助力计划、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青科协、青农联等组织的作用,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以及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工作,不断激发青年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潜能。
组织动员青年服务和谐发展。深入持久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学雷锋、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行动、手拉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树社会新风。持续开展希望工程系列活动,深化共青团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实践,建设美丽中原。
积极反映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围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要求,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切实履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单位职责,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四、持续推进组织建设网点化,激活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的神经末梢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扎实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扩大组织覆盖,继续完善“三网合一”团工委建设,加强团工委对务工青年的联络服务,增强产业聚集区和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活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团建工作深入开展。巩固和扩大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成果,把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推向乡镇。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团建工作。加快基层团队一体化建设,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思想教育内容的一体化衔接和党、团、队组织意识的有效衔接。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为基层团组织提供经费保障、工作指导、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对青年外围组织的建设,规范青联、学联自身建设,发挥“青字号”协会作用,拓展工作领域,增强工作实效。借助青年社团组织力量,把青年组织中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的“青年能人”争取到党团组织周围,形成党团组织可以依托的外围支点。不断完善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学生中发展党员,坚持不懈地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完善举荐机制,拓展举荐渠道,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成就事业、贡献社会搭建广阔舞台,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把青年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
五、持续推进能力先行制度化,树立团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思想建设。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各级团干部始终保持对党的根本宗旨高度的内心认同,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学风建设。教育各级团干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史,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始终保持勤奋学习的状态,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把工作激情、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结合起来,勇于面对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组织。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防止行政化倾向,在持续保持政治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的同时,充分体现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特性。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在全团积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团干部“一融三同”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引导团干部走进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增强对普通青年的朴素感情,关注青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与碰撞,解除思想困惑,解决实际困难。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按照中央、省委和团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精神和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好《共青团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青年的实施细则》,从自身做起,切实转变作风。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改进文风会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树立起团干部的良好形象。
会议号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大的工作力度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努力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