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妒忌
发布日期:2016-03-30  浏览量:

前言

贪婪、色欲、暴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此为七宗罪,是人生来具有的原罪。

案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了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然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不在宿舍之际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自我救赎:

妒忌,这个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没必要认为它很压抑,需要克制,压抑住妒忌之心不难,难的是你怎么利用它,是只当作累赘还是当作动力,全靠你怎么想它。嫉妒心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处于高速发展期,面对生活中的事物不宜做出正确合适的判断以及应对方式,这就为嫉妒心理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于每一个积极向上,有追求的人来说都会有或隐或显的嫉妒心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看到他人的成就,对于他人所获得的地位和荣誉,面对他人优越的自身条件和才华等等难免会有不舒适和不服输的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在这种心理感受出现以后个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宣泄和消除这种不舒适、不快、不服输的心理感受就大不一样了,不同的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会对他人和自身产生不同的影响。

全看你自己怎么想。你打不死它,它最擅长隐藏在你的阴暗面,对你自己或别人评头论足,啧啧的作尽了小人姿态,它会很嚣张的告诉你你不行,挑唆你毁了那个比你优秀的人,让你钻进了牛角尖,让你天天痛不欲生,那便是它的消遣,它认为你是屈服于它的,他就小人得志,你也自甘堕落。

都是自己作的。

你只会觉得不甘心,然后问凭什么,凭什么那个人家世好,长得漂亮还有本事,凭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喜欢她,可是,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站在失败者的角度了,你把一切都推给了客观的事实,因为你无法选择也不想改变。

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海了去了,难道你要一个个的杀了他们?那你变成了什么?一个懦弱的不敢看外面世界的人。你一味地否定自己,你还想让别人高看你,除非你是真的足够优秀。一个人一旦被妒忌占领,就会变得狭隘。日子只会越来越差,然后你就开始一面自甘堕落一面咒骂着世界。

你会变成一个你自己都会恶心的人,自己越来越废柴,看别人把你甩到十万八千里。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努力却眼红别人努力所创造的成功。那你是不是脑子里有泡。拿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却希望别人拿最大的善意对待自己,是不是你想的太多。

醒醒吧。我认为妒忌应该是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你利用嫉妒,做自己的王,让原罪成为你的垫脚石。

人啊,多多少少还是要有妒忌的心,然后有一个把妒忌变成奴隶的决心。到时候,人间就在你眼中,另一番天地。

然后你的世界又换了一个。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