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暗示是什么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反复重播,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并在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潜意识中积累的这些广告信息,就会对人的购买意向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人的购买行为。
2、心理暗示的作用
积极作用: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消极作用:暗示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内心十分渴望能怀孕的女性,出现一些类似怀孕的症状,如月经停止、恶心、呕吐等,甚至还会有自觉胎动及腹部胀大的情况出现,但事实却不是真正的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和恶心呕吐等生理变化的结果。
3、心理暗示对病症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暗示的诱导在受试者身上产生相应症状。例如,在受试人身上进行暗示试验,可以让他发烧、脸红或发冷;也可以让他将凉水认为是辣椒水从而在闻过之后打喷嚏,甚至可以让他瘫痪,不能行走(其实他能行走)。
同时,暗示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人们的疾病。当你不小心划破了手臂,医生处理过后对你说:好了,没事了,自然会好的。他所说的自然,指的是自然规律,也是潜意识的规律。潜意识的功能也就是自卫的本能。你最强大的本能就是进行自我暗示的能力。信心之所以能产生奇迹,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内在的认识,一种思维方法(即信仰),让潜意识释放出了巨大的力量,因此治愈的力量就是信心。
4、自我暗示助力美好人生
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重要。在很多时候,一个人可以发挥出超过他本人实力的能量,就是受到了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的暗示都属于“非自我心理暗示”。单纯从效果上来说,不论暗示效果的始发点出于哪里,它们的效果都相差无几。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能力,在特定的情景里、特定的时间里,人的潜在能量会爆发。不断地向自身输入有效的积极的信号,人的言行举行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进而收到一个好的结果,运用得当的话,它可以让你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5、培养积极自我暗示的方法
语言暗示:用积极的语言来影响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从而达到积极向上的目的。例如,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可以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战胜困难”,这样可以帮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
外部引导: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引导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例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人和事,与他们交往和沟通,从中获取正能量和启示。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观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和电影来激励自己。
正念冥想:通过冥想来培养自己的正念和自我觉察能力。在冥想中,可以关注自己的呼吸、身体感受和思维变化,从而达到放松身心、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目的。
自我认可: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给予肯定和赞扬。当我们遇到挑战和困难时,我们经常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自我认可,我们可以改变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 上一篇: 实用推荐丨疏导不良情绪的5个方法
- 下一篇: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