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案例分析--动力性成长小组第三期
发布日期:2017-12-15  浏览量:


活动主题:动力性成长小组第三期--同性恋案例分析

活动时间:2017年12月14日

活动地点:图书馆501室

活动组织:动力性成长小组负责人李阳、周春梅

参与对象:2017级动力性成长小组

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张老师

活动内容:观看视频《被抛弃的女孩》;分析“伪同性恋案例”

活动目的:

每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在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负面的人格特征,对人的影响也将是贻害无穷的。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所造成的影响,进而从根源分析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学会解决。

活动意义:

1.观看视频《被抛弃的女孩》,了解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具有关键作用,从小缺失爱的留守儿童,容易性格扭曲。进而分析当代社会不好现象,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悲观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让同学们了解,学会关爱、呵护、帮助他们成长。

2.分析一个“伪同性恋”案例,得出两点∶一是承接上一期主题。案例分析,说明了家庭影响的重要。儿童自出生开始,在父母所营造的环境中生活,受父母的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并与家庭以外的因素相互作用,直接、间接影响了儿童日后的发展与成就。二是,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从无知到知的一个发展阶段。成长环境和身边朋友、老师等人会对孩子的人格养成造成另外一个重要部分的影响,可能因理解有误,会对自我认知产生一个误差。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使自己更好的成长。

活动感想:

通过这次授课让同学们慢慢了解人格,更加深入了解心理学,加强健全人格锻造。使同学们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学会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成长。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