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被人欺的心理解释——动力性成长小组第七期
发布日期:2018-04-20
浏览量:
活动地点:图书馆502
活动组织:动力性成长小组负责人乔宁亚
参与对象:动力性成长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张老师
活动目的:在案例分析和探讨中让同学们认识到人善被人欺背后的心理解释,帮助同学们获得应对类似问题的心理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成为那个被欺负的对象?为什么有的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成为那个欺负他人的对象?受欺负者为什么不反抗?欺负者为什么会变本加厉地欺负被欺负者?
2.案例分析:保姆胆小软弱,被雇主欺负,但既不反抗也不逃跑,分析其背后的心理解释。
3.我们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源自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关系模式原型。受虐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形成了施虐—受虐的关系模式,其核心是,作为强者的“内在的暴虐的父母”折磨作为弱者的“内在的受虐的小孩”,要么以“内在的受虐的小孩”自居,把“内在的暴虐的父母”投射给现实生活中的强者,容许这个强者控制自己,甚至虐待自己;要么以“内在的暴虐的父母”自居,把“内在的受虐的小孩”投射给现实生活中的弱者,残忍地控制他、折磨他。施虐者一方面希望欺压成功,将自己“内在的小孩”完美地投射到对方身上;另一方面施虐者也渴望弱者能够奋起反抗,因为这就实现了他的“内在的小孩”的反抗愿望。
4.鼓励小组成员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观察到欺负与被欺负的故事,了解事件背后的心理学解释,帮助当事人更好地处理类似事件。
5.了解并分析小组成员与父母两方家庭的关系,使大家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并意识到打破不良内在模式的重要性。
活动意义: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人善被人欺”的心理解释,学习了更多的心理知识,加深了对自己原生家庭关系的认识,获得了心灵的治愈和成长。
点击数:
- 上一篇: 放飞心灵,舞动青春——第三期心语读书会
- 下一篇: 阳光心态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