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心不慌 心理抗疫在行动——我校学工系统开展心理抗疫活动

    作者:学生处 日期:2020-02-09 浏览量:

(一)心理老师“齐上阵”疫情防控“心不慌”

“为什么要隔离?”“观察期是多久,没有准备好怎么办?”“我有点咳嗽,会不会是感染了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同学们免不了产生担心、焦虑,甚至愤怒、崩溃边缘的负面情绪。

image.png 

为了让大家正视疫情,我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积极响应号召,结合专业属性和特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应急管理会议精神,及时跟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第一时间制定心理援助方案,与各二级学院一起开展工作,启动疫情防控公益心理援助。

学校开通了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全体心理老师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通过“线上”疏导与科普宣传等方式,切实筑强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

“与疫情搏斗是一场特殊的战役,打赢这场战役,心胜至关重要,技防特别关键。心理疏导因其特殊的优势,在这场战役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平告诉笔者,心理工作者在心理援助工作中要演好以下几个角色:首先是陪伴者,让他们觉得在这场疫情斗争中自己不孤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人在默默地陪伴与支持。其次是理解者,理解他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不容易,理解他们的担心、紧张、害怕、恐惧甚至无助与无望等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反应。让他们去感谢那个没有被困难和问题摧毁掉的自己。第三是坚定的相信者,相信他们可以的,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战胜这场凶险的争战。第四是点亮心灯者,点亮希望,让他们看到自己内在的光,看到在面对这场灾难时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勇气与力量。

自1月30日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莫宁、谢真真两位老师,克服孩子幼小需要照顾的困难,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了心理防“疫”微信群,为同学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疏导。“你这是属于轻微的心理应激反应,希望你多关注正面的信息”,“越‘刷’疫情会越恐慌,你可以试试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从而解除‘心理危机’”……自网上接诊以来,莫老师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她和同事一起已经为30多名同学解开了心理“疙瘩”。中心的张丽阁老师表示,在特殊时期,学生若出现情绪低落等问题,随时可通过微信、电话与她进行联系,并会耐心为大家做好心理疏导。她也表示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也会将正确的防疫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众志成城,战胜疫情!这是她对武汉的祝福,也是全体学工系统人员对武汉的祝福。

image.png 

(二)辅导员尽心尽责,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可亲可敬的辅导员们虽身在家中,仍心系学生。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奋勇向前、坚守岗位,快速从假期模式进入工作模式,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待命。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每日都会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班委、学生党员强强合作,摸排每个学生及家长的身心健康状况,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日常动态,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并上报数据。

image.png 

他们第一时间将学校相关通知发送到每位学生,和学生们分享官方信息,不厌其烦的督促学生做好防护,及时向学生公布心理援助信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保障,认真做好科学防疫知识普及、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他们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期,鼓励他们在家学习、运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

image.png image.png 

在这场与疫情的战役中,他们勇担责任、不负使命,各尽所能、各展其才,为抗击疫情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疫情无情人有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