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困难和挫折,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3月26日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泥泞中盛开繁华——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公开课活动。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集中观看,各学院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了线上观看。
综合楼学术报告厅主会场
职业教育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学习
此次公开课围绕大学生挫折应对这一热点话题展开,通过苏轼的曲折人生经历引入主题,采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体验活动、学生分享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回顾挫折体验,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大学生以成长型思维看待挑战,提升个体心理韧性,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同学们线上观看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2315班彭园洁:此次公开课通过苏轼的曲折人生引入主题,采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方法让同学们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情景模拟。绘制思维图告诉我们挫折就像是人生中的盲盒,我们无法预测,它考验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任何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最后,老师也强调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区别,鼓励大学生培养成长型思维,增强抗压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本科2302班冯歌芳:通过观看“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挫折并非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成长的催化剂。挫折的本质并非失败,而是“未达预期的现实反馈”。这种认知重构让我意识到,与其将挫折视为对能力的否定,不如将其视为调整目标、优化方法的契机。主动寻求支持是心理韧性的重要表现。无论是向朋友倾诉、与辅导员沟通,还是利用校园心理咨询服务,都是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我们要学会自我赋能,在挫折中重塑价值感,我们要从微小进步中积累自信,逐步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航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401班杨艳茹 :此次公开课学习,苏轼应对挫折的智慧,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心中。在大学校园里,青春的活力与梦想相互交织,然而,挫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不经意间就会让我们的理想之舟颠簸摇晃。对于肩负时代使命的大学生而言,正确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但他却在挫折中实现了文学创作的巅峰,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挫折并非命运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挫折,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将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成长的契机,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2301班冯家硕:参与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收获颇丰。苏轼一生数遭贬谪,却能在困境中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词句,让我明白面对挫折,首先要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遭遇难题时,不再一味抱怨,而是视作自我提升的契机。3I法赋能同样令我深受启发,通过“洞察”“干预”“整合”,能更好地理解挫折对自身的影响,及时调整心态,提升心理韧性。在妙改挫折环节,将挫折视为磨砺,以积极的行动创造别样精彩。今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我会以苏轼为榜样,运用课堂所学,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多彩篇章 。
音乐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2404班刘一茗:大学生活的漫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重重挫折与困难,就如同花卉在泥泞中绽放,大学生也需要在逆境中绽放自我。首先,我们应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懂得取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优先事项。再者,大学生遇事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在面临挫折时,我们可以向同学、老师和学校的心理辅导处寻求帮助,珍惜身边的资源,最后大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学会接纳自己的失败,在泥片中绽放绚丽的花朵。
美术学院产品设计本科2302班冯子巍: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止步于消除痛苦,更应教会我们如何将痛苦转化为成长的养分。这节生动的公开课教会我:建立"成长型思维",培养情绪调节能力,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这些方法不是让我们逃避生活的泥泞,而是学会在其中播种、耕耘,最终见证自己如繁花般绽放。
职业教育学院大专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2304班李婷婷: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应对它们。老师通过案例讲述让我明白了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通过不断面对挫折和战胜挫折,我们能够变得更优秀。我将把学到的这些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克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