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认识抑郁症,提高应对能力,12月27日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科学认识抑郁 积极合理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各学院学生代表在团体活动室进行了集中观看,各学院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了线上观看。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会场
美术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学习
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学习
此次公开课旨在于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抑郁,包括抑郁症与抑郁情绪的区别,常见症状与主要病因、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以及对抑郁症治疗的认识误区等,鼓励同学们正确看待抑郁症,以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式应对抑郁情绪。主讲教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和治疗分享使大家认识到抑郁症并不可怕以及采取专业治疗的重要性让同学们能够合理地看待抑郁症尊重、接纳抑郁症患者。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好像不对劲,要记住我们的感受最重要,不要着急忽视、否认和压抑,试着去寻求专业帮助。
同学们线上观看
文法学院法学本科2405班梁茗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我国患抑郁症人群大多为青少年,及早发现抑郁症,在早期遏制疾病的进展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这节心理公开课从抑郁症的概念、影响因素、常见症状以及应对方式四个方面,通过一些例子让我们大学生对抑郁症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仅如此,在本次的公开课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判断是否抑郁,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积极的方法预防和应对抑郁症。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发现身边有情绪不对的同学我会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及时给予帮助,共同打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2402班苗芮:曾经,我以为抑郁只是简单的情绪低落,实则不然。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有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成因。它可能悄然无声地缠上任何人,不分年龄、性别与职业,其症状表现多样,从持续的情绪消沉、失去兴趣,到睡眠障碍、食欲变化,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抑郁并非不可战胜。讲座中提到的多种应对方法,给患者及其身边的人带来了希望之光。药物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紊乱的生理机能,心理治疗则帮助他们重塑认知、排解负面情绪,而来自家人、朋友的社会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能让患者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从而鼓起勇气对抗病魔。这场讲座让我明白,对待抑郁,我们不能再无知与漠视,而应秉持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它,用温暖和关爱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鼓励他们积极治疗,相信阴霾终会散去,阳光必将重现。
航空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402班仙如博:在接触和了解抑郁症之前,我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绪低落上。然而,随着深入学习,我才惊觉这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心理疾病,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心情不好。曾经,我目睹身边的朋友陷入抑郁的泥沼,他仿佛被抽走了灵魂,对以往热爱的事物变得冷漠,眼神中满是无助与绝望。那些日子里,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社交,作息颠倒,身体和精神状态急剧下滑。作为朋友,我起初的安慰和鼓励并未起到作用,这让我深感无力和迷茫。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要深入了解抑郁症、帮助他走出困境的决心。在陪伴朋友治疗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积极面对抑郁症是一场艰难但意义非凡的战斗。首先,要全力配合专业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是物理治疗,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盏希望之灯。药物能调节失衡的大脑化学物质,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塑认知、排解情绪,而家人和朋友坚定不移的支持则是他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理解与包容,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同时,患者自身的努力也不可或缺。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的运动锻炼、培养兴趣爱好等,都有助于逐步驱散抑郁的阴霾。每一次朋友在运动后露出的那一丝轻松的神情,每一次专注于绘画时短暂忘却烦恼的时刻,都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如今,朋友的病情已大有好转,他慢慢找回了曾经的自己,重新拥抱生活。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抑郁症虽然可怕,但绝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爱与关怀温暖患者,用积极的行动引导他们,就能帮助他们走出那片黑暗,重新回到充满阳光的生活轨道。
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本科2301班宋家琪:这场公开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让我对抑郁这一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专家们详细阐述了抑郁症的症状、成因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我深刻体会到,抑郁症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需要被正视和治疗的疾病。同时,我也学习到了一些积极应对抑郁的实用技巧,比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等。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王利雪:作为一名心理老师,通过观看“科学认识抑郁 积极合理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让我收获颇多。我了解到,抑郁症也称为抑郁障碍,它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病理学、神经内分泌等有关,主要特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也表现为社会功能的受损,抑郁症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晨重夜轻。我们要注意区分抑郁症和抑郁状态。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干预,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临床上也可联合使用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治疗辅助治疗。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们有责任去减少对抑郁症的误解和污名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