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 懒惰
发布日期:2016-05-11  浏览量:

前言

贪婪、色欲、暴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此为七宗罪,是人生来具有的原罪。

案例:

小A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安逸的家庭中,自上大学住宿以来,吃饭叫外卖,衣服拿回家让家人洗,到后来连课都懒得上,作业也不想写,因此,思政辅导员找她谈话多次,小A也表示会努力改正,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办理休学。

案例分析: 

大学生中最普遍的一种现状,拖延症和“懒癌”发作。归根结底还是懒惰惹的祸。一般指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也可以指人不勤快。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同学们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

自我疏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

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懒惰"同时也是"七宗罪"之一。懒惰是懒惰及浪费时间,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懒惰是人的一个本性,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 
懒惰的具体表现如下: 
    不能愉快地同亲人或他人交谈,尽管你很希望这样做。 
    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 
    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 
    由于焦虑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日常起居极无秩序,无要求,不讲卫生。 
    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那么如何克制 ,改掉懒惰的坏习惯? 
    要学会微笑。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亲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喜欢你,重视你。   

做一些难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写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该愉快。  

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生气。遇到挫折时,生气是无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或是自我解脱,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争论一番对扫除障碍都有益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乐观向上。   

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变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说明或是技术不熟,或是还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学习。你的扎实的学习最终会让你成功的。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