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贪婪、色欲、暴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此为七宗罪,是人生来具有的原罪。
案例:
小A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颇有天赋,上了大学更是吸引一大票粉丝,但是她在公开场合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经常在很多人面前抱怨她的粉丝太low配不上她。
案例分析:
百科上这样说:“傲慢”指一种精神状态,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于形容人的态度、表情、举止。也指看不起别人,对人不敬重,主要用于描述人的态度。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最特别的一个,大学生同时也会被虚荣心以及扭曲的价值观所错误引导,于是类似于“公主病”、”中二病”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症屡见不鲜。而大学生于需要做的,无疑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价值。
自我疏导:
我喜欢的一个作词人林夕曾经写过一首歌,名字就叫《傲慢》,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讨好只会迫我变傲慢谁想欣赏两眼”,大致意思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得到的就有恃无恐,于是便丝毫不心疼。
百度词条是这样说的。
在佛教中,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若干类,譬如从性质来分,有烦恼心、善心等;从认识结果来分,有正确认识(量)、错误认识(非量)以及犹豫不定心等。傲慢则属于烦恼心。所谓傲慢,是指通过对比自他而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汉语中的骄傲,按照佛教解释是两种概念,骄是指不需要通过自他对比而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得心态,而傲则是通过自他对比所产生,有这样一点差别。
通常来说,傲慢在对法(即阿毗达摩)中被分为七种或九种,七种傲慢分别为:
慢:虽然明知他人不如自己,或者自己跟他人相同,但内心还是产生洋洋自得的心态,称为“慢”;
过慢:比前面的慢更加过分了,因为前面的慢毕竟还是实际情况。过慢是本来他人比自己强,但自己认为跟他人同等;本来自己跟他人同等,却认为自己比他人强,这种洋洋自得的心态更超过慢,所以称为“过慢”;
慢过慢:这个慢就更离谱了,本来他人比自己强,却傲慢以为自己比他人强;
我慢: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一种洋洋自得的心态。譬如认为自己比他人漂亮、帅气、有气质、有钱等等。
增上慢:对于自己不具备的超常特质,误以为自己具备和拥有,称为增上慢。譬如自己本来没有证悟觉得自己证悟;自己本来没有看到本尊觉得自己看到;自己本来没有神通角儿自己有等等。这和大妄语的区别在于,增上慢是误以为自己有,无欺人之心;而大妄语则是认定自己没有而刻意行骗。
卑慢:这种傲慢很有趣,极为类似我们常说的自卑。对比他人强过自己的地方,虽然知道自己比不上他人,但是内心还是产生一种“有什么?我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态,称为“卑慢”。也有的论师说就自己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是卑慢,但大多数论师同意前者观点。
邪慢: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功德;本来没有什么才华,却以为自己有。诸如此类自己本无却认为有的自得心态,就是“邪慢”。
九种慢是指: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这九种慢不过是从七种傲慢中的慢、过慢和卑慢三种傲慢细分出来的,所以了解了七种傲慢就会了知九种傲慢,这里就不详细诠释了。
从正宗佛教观点来说,傲慢这种烦恼心主要是证悟以后的圣者才能断除的,哪怕是刚证悟空性的见道圣者都对它无能为力,即使见道圣者会控制住七种傲慢中的我慢,但对其他六种傲慢仍然无法完全根除,只有在究竟的果位罗汉(依小乘观点而言)才能完全铲除。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断除傲慢,只能尽力遏止傲慢的现起,可见其顽固度之强。
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心里觉得骄傲,他是对自己某种个性、才能、际遇、行为或成就认为满意,并且自豪。他也觉得这成就会带给他社会的尊敬和敬佩。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就会觉得自豪。但是,不一定会流露出傲慢自大的态度和行为。心里肯定自己的成就,可以成为积极的力量,推动个人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好呈现出来,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坚强。
当这个人认为自己优越到一个地步而排斥他人,看低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完全不尊重别人的不同看法或做法…… 这骄傲就成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态度和行为,使人反感。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自视太高者,也许有自卑的根源。自负只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掩饰或补偿。
总之,傲慢在西方国家中翻译成“骄傲”,也是比较贴切的,因此,你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你的本质,以及你要知道,没有人是天生是你的奴隶,他们只是被某个时刻的你所吸引而已,所以你不去稳固你的优势就别秀你的优越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有点,有人喜欢你你要感到开心然后更加努力。
而自卑和敏感下得傲慢,只会让你陷入更大的困境,将会更少的人去接近你,你会更加孤独。到不如勇敢一次,敞开心扉,去迎接伤害以及鼓励。
骄傲可以,傲慢也是一个很矜贵的词语。但在你没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或者成就时,你还配不上这个词语的褒义含义。